2016春节习俗大盘点 守岁倒计时迎接新的一年
- 编辑:小男
春节是中国最重视的节日,春节习俗一般是贴春联、吃饺子、年夜饭……春节这天忙的不可开交。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春节到来时远在他乡拼搏的朋友都会赶回家团聚,和家人团聚在一起吃饭,和朋友出门逛街,到处洋溢着节日的喜庆。
相传,年兽害怕红色、火光和爆炸声,而且通常在大年初一出没,所以每到大年初一这天,人们便有了贴春联、贴窗花、放爆竹、发红包、穿新衣、吃饺子、守岁等活动和习俗。春节还要辞旧迎新,以示万象更新、生机勃勃的新面貌。中国民间最隆重的传统节日,在夏历正月初一,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春节”。
春节习俗祭灶
春节习俗之小年习俗
官府在腊月二十三,一般民家腊月二十四(又有:北方小年腊月二十三,南方小年腊月二十四),水上人家则在二十五日举行祭灶仪式。所以有一句民间习俗叫做“腊月二十三”。举行过祭灶后,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
祭灶
古时人们认为灶王爷上天在玉皇大帝面前美言几句,便会给家里带来幸福,可保佑来年一家平安。因此,每年腊月二十三,家家户户都要祭祀灶神 ,请求他上天后多说好话、吉利话。这种送灶神的仪式叫做“送灶”或“辞灶”。除夕夜,还要把“灶神”再接回来。因为,年三十的晚上,灶王爷还小年这天要把祖宗的画像或照片挂在墙上,备好酒水、贡品,接受族人的祭拜,一直到大年三十。
趣闻
民间传说,灶王爷上天专门告人间善恶,一旦哪家被告有恶行,大罪要减寿三百天,小罪要减寿一百天。此说法流传的比较广泛。
在送灶时,人们在灶王象前的桌案上供放糖果、清水、料豆、秣草,其中,后三样是为灶王升天的坐骑备料。为了让灶王爷“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人们就用各种办法对付他。有的用胶牙糖敬它,好把灶王爷的牙齿粘住,让它不能乱说话;有的用酒槽涂抹灶门,这叫“醉司令”,醉得灶神不能乱说话。灶神受到人们的特殊招待,“吃了人家的嘴软”,当然就不好讲坏话了,这实际上是民间一种伦理道德的自律。
灶糖
灶糖(又称关东糖)是一种麦芽糖又称麻糖,粘性很大,把它抽为长条形的糖棍称为“关东糖”,拉制成扁圆形的就叫做“糖瓜”。冬天把它放在屋外,因为天气寒冷,糖瓜凝固得坚实而里边又有些微小的气泡,吃起来脆甜香酥,别有风味。真关东糖坚硬无比,摔不碎,吃时必须用菜刀劈开,其掂着虽然很重,但质料十分细腻。口味微酸,中间绝没有蜂窝,每块重一两、二两、四两,价格也较贵一些。糖瓜分有芝麻的和没芝麻的两种,用糖做成甜瓜形或北瓜形,中心是空的,皮厚不及五分,虽大小不同,但成交仍以分量计算,大的糖瓜有重一二斤的,不过用作幌子,买的人很少。
春节习俗吃年夜饭
春节习俗
汉族的春节习俗:一般以吃年糕、饺子、糍粑、汤圆、荷包蛋、大肉丸、全鱼、美酒、福橘、苹果、花生、瓜子、糖果、香茗及肴馔为主;并伴有掸扬尘、洗被褥、备年货、贴春联、贴年画、贴剪纸、贴福字、点蜡烛、点旺火、放鞭炮、守岁、给压岁钱、拜年、走亲戚、上祖坟、逛花市、闹社火等众多活动,极尽天伦之乐。
年夜饭
一是全家务必聚齐,因故未回者必须留一座位和一套餐具,体现团圆之意;二是饭食丰盛,重视“口彩”,把年糕叫“步步高”、饺子叫“万万顺”,酒水叫“长流水”,鸡蛋叫“大元宝”,金鱼叫“年年有余”;这条鱼准看不准吃,名为“看余”,必须留待初一食用.北方无鱼的地区,多是刻条木头鱼替代;三是座次有序,多为祖辈居上。孙辈居中,父辈居下,不分男女老幼,都要饮酒。吃饭时关门闭户,热闹尽兴而止。
在天津过春节还有挂中国结的习惯,大年三十之前天津人有到天津古文化街乔香阁请中国结的习俗,取乔香纳福之意。
除夕的家宴菜肴各地都有自己的特色。旧时北京、天津一般人家做大米干饭,炖猪肉、牛羊肉、炖鸡,再做几个炒菜。陕西家宴一般为四大盘、八大碗,四大盘为炒菜和凉菜,八大碗以烩菜、烧菜为主。安徽南部仅肉类菜肴就有红烧肉、虎皮肉、肉圆子、木须肉、粉蒸肉、炖肉及猪肝、猪心、猪肚制品,另外还有各种炒肉片、炒肉丝等。湖北东部地区为“三蒸”、“三糕、“三丸”。“三蒸”为蒸全鱼、蒸全鸭、蒸全鸡;“三糕”是鱼糕、肉糕、羊糕;
“三丸”是鱼丸、肉丸、藕丸。哈尔滨一带一般人家炒8个、10个或12、16个菜不等,其主料无非是鸡鸭鱼肉和蔬菜。赣南的年夜饭一般为12道菜。浙江有些地方一般为“十大碗”,讨“十全十福”之彩,以鸡鸭鱼肉及各种蔬菜为主。江西南昌地区一般十多道菜,讲究四冷、四热、八大菜、两个汤。
各地除夕家宴上都有一种或几种必备的菜,而这些菜往往具有某种吉祥的含义。比如苏州一带,餐桌上必有青菜(则安乐菜)、黄豆芽(如意菜)、芹菜(勤勤恳恳)。湘中南地区必有一条一公斤左右的鲤鱼,称“团年鱼”,必有一个3公斤左右的猪肘子,称“团年肘子”。皖中、皖南餐桌上有两条鱼,一条完整的鲤鱼,只能看却不许吃,既敬祖又表示年年有余,另一条是鲢鱼,可以吃,象征连子连孙,人丁兴旺。祁门家宴的第一碗莱是“中和”,用豆腐、香菇、冬笋、虾米、鲜肉等制成,含义为“和气生财”。
合肥的饭桌上有一碗“鸡抓豆”,意思是”抓钱发财”。管家人要吃一只鸡腿,名为“抓钱爪”,意味着明年招财进宝。安庆的当家人要在饭前先吃一碗面条,叫“钱串子”。南昌地区必食年糕、红烧鱼、炒米粉、八宝饭、煮糊羹,其含义依次是年年高升、年年有鱼、粮食丰收、稻米成串、八宝进财、年年富裕。
春节习俗吃饺子
吃饺子
北方地区春节喜吃饺子,其寓意团圆,表示吉利和辞旧迎新。为了增加节日的气氛和乐趣,历代人们在饺子馅上下了许多功夫,人们在饺子里包上钱,谁吃到来年会发大财;在饺子里包上蜜糖,谁吃到意味着来年生活甜蜜等等。
门神
中国各地过年都有贴门神的风俗。最初的门神是刻桃木为人形,挂在人的旁边,后来是画成门神人像张贴于门。传说中的神荼、郁垒兄弟二人专门管鬼,有他们守住门户,大小恶鬼不敢入门为害。
然而,真正史书记载的门神,而不是神茶、郁垄,而是古代的一个叫做成庆的勇士。在班固的《汉书·广川王传》中记载:广川王(去疾)的殿门上曾画有古勇士成庆的画像,短衣大裤长剑。到了唐代,门神的位置便被秦叔宝和尉迟敬德所取代。
《西游记》中叙述就更加详细,“泾河龙王为了和一个算卜先生打赌,结果犯厂天条,罪该问斩。玉帝任命魏征为监斩官。泾河龙王为求活命,向唐太宗求情。太宗答应了,到了斩龙的那个时辰,便宣召魏征与之对奕。没想到魏征下着下着,打了一个盹儿,就魂灵升天,将龙王斩了。龙王抱怨太宗言而无信,日夜在宫外呼号讨命。太宗告知群臣,大将秦叔宝贵道:愿同尉迟敬德戎装立门外以待。太宗应允。那一夜果然无事。太宗因不忍二将辛苦,遂命巧手丹青,画二将真容,贴于门上。”
还有画关羽、张飞像为门神的。门神像左右户各一张,后代常把一对门神画成一文一武。门神分三类:第一类是“大门门神”,多贴在车门或整间大门上,高约四五尺,宽约二三尺。第二类是“街门门神”,多贴小街门上,高约二尺,宽约一尺。这两种门神都是一黑脸一白脸两位尊神。白左黑右,白善易,黑狞恶,各手执槊钺。第三类是“屋门门神”,较街门门神稍小有限,也是黑白二神,但也有黑白二神是坐像的。屋门最多是贴“麒麟送子”像,两个傅粉涂脂梳太子冠的娃娃,各乘麒麟。这种门神,本应贴在新结婚的屋门上,以取吉利,后来也就作普通街门的新年点缀品了。
贴春联
春联
春联,是来源于桃符的。“桃符”,周代悬挂在大门两旁的长方形桃木板。据《后汉书·礼仪志》说,桃符长六寸,宽三寸,桃木板上书“神荼”、“郁垒”二神。“正月一日,造桃符着户,名仙木,百鬼所畏。”所以,清代《燕京时岁记》上说:“春联者,即桃符也。”
五代时,西蜀的宫廷里,有人在桃符上提写联语。据《宋史·蜀世家》说:后蜀主孟昶令学士章逊题桃木板,“以其非工,自命笔题云:‘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这便是中国的第一幅春联。直到宋代,春联仍称“桃符”。王安石的诗中就有“千门万户幢幢日,总把新桃换旧符”之句。宋代,桃符由桃木板改为纸张,叫“春贴纸”。
明代,才将桃符改称“春联”。明代陈云瞻《簪云楼杂话》中载:“春联之设,自明太祖始。帝都金陵,除夕前忽传旨:公卿士庶家门口须加春联一幅帝微行时出现。”朱元璋不仅亲自微服出城,观赏笑乐,他还亲自题春联。他经过一户人家,见门上不曾贴春联,便去询问,知道这是一家阉猪的,还未请人代写。朱元璋就特地为那阉猪人写了“双手劈开生死路,一刀割断是非根”的春联。联意贴切、幽默。经明太祖这一提倡,此后春联便沿习成为习俗,一直流传至今。
“年年有余”贴年画贴福字、贴窗花、贴年画、贴挂千
这些都具有祈福、装点居所的民俗功能。年画是中国的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他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寄托着人们对未来的希望。年画,也和春联一样,起源于“门神”。
春联由神荼、郁垒的名字而向文字发展,而年画依然沿着绘画方向发展。随着木板印刷术的兴起,年画的内容已不仅限于门神之类,而渐渐把财神请到家里,进而在一些年画作坊中产生了《福禄寿三星图》、《天官赐福》、《五谷丰登》、《六畜兴旺》、《迎春接福》等彩色年画、以满足人们喜庆祈年的美好愿望。
倒贴“福”字
倒贴“福”字
在贴春联的同时,一些人家要在屋门上、墙壁上、门楣上贴上大大小小的“福”字。春节贴“福”字,是我国民间由来已久的风俗。“福”字指福气、福运,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对美好未来的祝愿。为了更充分地体现这种向往和祝愿,有的人干脆将“福”字倒过来贴,表示“幸福已到”“福气已到”。民间还有将“福”字精描细做成各种图案的,图案有寿星、寿桃、鲤鱼跳龙门、五谷丰登、龙凤呈祥等。
置天地桌
这是一个临时性的供桌,是除夕专设之桌。一般无大佛堂之家特别重视天地桌,因为平时对佛供献较少,到年终岁尽时对神佛大酬劳一次,此外,这桌主要是为接神使用。天地桌的内容与常年佛堂有所不同,除共有的挂钱、香烛、五供、大供之外,其受祀的偶像也大都是临时性的,如“百分”,它是一本木刻版的神像画册;“天地三界十八佛诸神”,是一张用大幅黄毛边纸木刻水彩印的全神码;福禄寿三星画像等。以上诸像有的接神后即焚化,如“百分”。有的则须到破五、甚至到灯节才焚烧。摆天地桌的位置也不统一,如堂屋地方宽大,可置于屋中,如屋内无地,就置于院中。传说此夜为天上诸神下界之时,所以民间有此接神习俗。
看春节联欢晚会
虽然这并不是一个习俗,但进入80年代后,由于电视的普及,春节联欢晚会成为中国人必不可少的一道文化大餐!每年有超过10亿人通过电视或者互联网收看春晚!
春节习俗守岁
守岁
中国民间在除夕有守岁的习惯,俗名“熬年”。守岁从吃年夜饭开始,这顿年夜饭要慢慢地吃,从掌灯时分入席,有的人家一直要吃到深夜。根据宗懔《荆楚岁时记》的记载,至少在南北朝时已有吃年夜饭的习俗。守岁的习俗,既有对如水逝去的岁月含惜别留恋之情,又有对来临的新年寄以美好希望之意。
在中国,春节受到每个中国人的重视。在中国民间还有守岁的习惯,和家人吃年夜饭一起倒数着新的一年的到来。除夕守岁是春节重要的习俗之一,守岁之俗由来已久,更成为不可缺少的习俗之一。
< 上一篇
下一篇 >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强东玥公主风写真曝光
最近,一组关于强东玥公主风写真曝光。在写真中我们可以看到强东玥身穿公主风的白色纱裙相当的漂亮,当然在过程中强东玥的笑容才是最迷人的,你们是不是喜欢这样的强东玥呢?
-
盘点素颜好看的女明星
最近,吴昕素颜出镜将大家化妆,而大家也发现,吴昕素颜真的还挺不错的。大家都清楚,化妆跟素颜一定会有差别。在纯素颜的情况下,吴昕还能是这个样子的,也是很棒了。而在娱乐圈中,还有很多素颜也很好看的女明星。今天,就一起来盘点一下娱乐圈中那些素颜好
-
盘点娱乐圈明星子女小名
知道了谢娜双胞胎小公主的小名之后,也是觉得很可爱的。娱乐圈中一些明星给孩子取小名,也已经成为一种潮流了,那么娱乐圈中还有哪些有趣的明星孩子的小名呢?
-
盘点五一旅游最佳去处
五一就要到了,在五一来临之际,不知道你们有没有旅行的计划呢?三天的小长假,其实已经够你出去短途玩一趟了。那么五一有哪些好去处呢?今天就来盘点五一旅游最佳去处。这些有山有海,希望你能玩得尽兴!
-
盘点民国装好看的男星
今日,鹿晗民国装曝光,没想到鹿晗的民国装这么好看。本来就长得很秀气的鹿晗,换上了民国装之后,变得更加有气质。而其实在现在的娱乐圈中,有很多小鲜肉,穿起民国装来还是很不错的,所以今天就来盘点一下娱乐圈中小鲜肉们的民国装。
-
公婆买房要给女儿留房间
最近杭州的一名网友在网上发文,表示自己的公婆买房要给女儿留房间,对此这个儿媳列出了自己的几大看法
-
上课偷拍老师被发现
最近,不少朋友都沉浸在回顾当年青涩校园时光的回忆中,每个人的校园时代总有那么一个长发飘飘的初恋,一个两肋插刀的哥们儿,当然最重要的是还有一个无比逗比的老师。
-
朋友圈点赞最高的神回复
要说这朋友圈也是一个人的社交圈,对于有些朋友来说也同样是个幽默圈。当你一本正经发了条朋友圈,却被脑路大开的朋友玩坏后是什么情景。
-
2018年第一次水逆即将到来
没错,2018年第一次水逆就要来了。3月23日,也就是明天,2018年第一次水逆正式开始。就这样一直持续到4月15日。
-
国庆节手抄报
十一国庆长假来临,2016马年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什么内容呢?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可以有简介、诗歌、古诗和名言警句,当这些资料都找好以后,国庆节手抄报版面要如何排版呢?这里有关于国庆节手抄报图片大全,不妨参考看看。
-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这一天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送礼物。而很多学生需要绘制中秋节手抄报,那么关于中秋节手抄报有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中秋节手抄报资料及版面设计。
-
教师节礼物
老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知识,他们的勤恳付出,只为了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将来。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一声老师,幸苦了,一束鲜花,一张贺卡都能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但送礼物是有讲究的,教师节送什么花,教师节送什么礼物好,是一件头疼事情。那么,教师节礼物如何送的有价值有意义呢?
-
七夕情人节礼物
情人节又是虐待单身狗的日子,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到了,你为亲爱的她准备了什么礼物了吗?玫瑰巧克力首饰虽然盛满了爱的心意,但却是老掉牙的套路,没有丝毫创意。那么,什么是最有创意的七夕情人节礼物呢?都看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