节后儿女要警惕空巢老人患上“分离综合症”
- 编辑:小男
春节来临之际很多远在他乡的孩子亲人都回家团聚,但是春节一过大家又要离开家乡奔赴远方去奋斗。很多孤寡老人都会患上“分离综合症”心理承受不了孩子们的离去,甚至是做出伤害自己的行为。
分离综合症
节后儿女返程工作 警惕老年人“分离综合症”
今天是春节过后的第一个工作日,很多人离开了自己的家,离开了守望自己的父母,虽然多少有点不舍,但是在很多年轻人的眼里,年其实已经是一个司空见惯的习俗和符号而已。但在老人们眼里的“年”却又是另一种滋味,“年”来了,意味着孩子们要回来了;“年”走了,意味着孩子们也要走了。春节假期结束,经过与儿女短暂的相聚和分离,有些老人难以承受心理的落差,容易出现一些心理问题。
根据全国老龄委此前调查的显示,目前我国大中城市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7成。专家提醒,春节过后,应加强心理调节,警惕“分离综合症”。
春节过后,安徽马鞍山鹊桥小区罗老伯的一对儿女,都返回了上海工作。虽然失落,但老两口恢复了往常晨练的习惯。罗老伯说,儿女不在身边,他们一方身体出了问题,可就麻烦了。老太婆前一阵子肩膀,胳膊疼,肯定要多花点时间照顾她。我们这些空巢的老人,身体好是最重要的。一个是我们自己的生活质量好,第二个是减轻孩子们的负担,把他们的小家庭搞好,工作搞好。
全国老龄委统计,目前我国老年空巢家庭率已达半数,大中城市达到了7成。随着春节假期结束,儿女陆续离家,不少老人出现了“先焦虑、后抑郁”的“分离综合症”。河北医大一院精神卫生中心主任王学义介绍,焦虑、恐惧、担心,或者情绪低落、不开心,不高兴。另外一方面,原有的躯体疾病,比如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可能会恶化。因为这种心理因素会驱使身体疾病恶化,这种躯体疾病又会反过来又增加心理的压力。
王学义表示,春节过后,老人出现心理波动是正常现象。子女离家前,应尽量安排好老人生活;另外,老人们也需调整生活习惯,尽量多拓展娱乐、社交活动,多和老朋友走动。
警惕老年人“分离综合症”
在老人们眼里,“年”来了,意味着孩子们要回来了;“年”走了,意味着孩子们也要走了。除了短暂相距又分离带给老人的心理落差,常年伴随空巢老人的有精神空虚、更有实实在在的生活不便。广西南宁的陈阿姨,唯一的儿子在北京工作,每年只有春节可以回家。陈阿姨说,上了年纪孩子不在身边,电脑坏了也没有人帮。大事也不是大事,可换个灯泡都要自己爬,总有不方便的地方。
而对于年过七旬、在马鞍山独自居住的老人李大爷来说,面临的困难可不止换个灯泡这么简单。因为患有高血压、风湿病,常年身体不太好的李大爷,冬天想去泡个热水澡,无奈小区门口的浴室却不让他进。
李大爷的尴尬,几乎是独居高龄老人共同烦恼。多数公共浴室对于单独来洗浴的老人都不愿意接受。一些浴室的顾客须知上写着“老弱病残、高血压、心脏病患者,一律需要家人陪同就浴”。对于老人们的需求,很多浴室经营者表示理解,可是因为害怕老人洗澡时发生安全意外,都不敢对他们敞开大门。
从2015到2035年,我国将进入急速老龄化阶段,老年人口将从2.12亿增加到4.18亿,占比提升到29%。中国老龄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吴玉韶表示,发展养老服务事业,是应对老龄化和空巢化的重要手段。目前,我国每千名老人有养老床位30.3张,比2010年增长了70%。今后机构与居家、社区养老一体化将是必然趋势,为空巢老人提供“伸手够得着”的服务。从老年需求看,更注重就近、便捷。较于集中居住的养老服务机构,更符合老年人心理和服务需求特点的是在熟悉的社区中获得持续、综合的服务。
目前,北京部分社区为老人提供上门理发、剪指甲、提供三餐等服务;海淀区部分签约老人家中,安装了智能终端。老人出现健康问题,可直接按家庭医生或急救键,接受健康咨询、预约挂号等服务。在中国人民大学社会与人口学院老年学研究所所长杜鹏看来,应对空巢化,社区养老服务还需更好的“落地”,使老年人的需求进一步的分类细化。在基层构建基础的老年人信息库,哪些老人是单独生活,哪些是老两口生活,特别是老两口中有一个人失能的情况下,都是高风险家庭。另外,可以让志愿者按时敲老人的门,看他是不是在里面安全的生活。
“分离综合征”困扰空巢老人
“分离综合征”困扰空巢老人
春节过去十余天了。节后儿女们各奔东西,团聚时的喜悦逐渐被即将到来的分离冲淡和取代,当孩子再次离开,家里变得再次冷清。
专家称,节后很多空巢老人会患上先焦虑、后抑郁的“分离综合征”。相比年轻人的“节后综合征”,这个时候,中国日益增多的空巢老人的“分离综合征”更需引起重视。
不久前,有媒体报道,因春节后儿女们各奔东西,南京两个空巢老人抑郁自杀,这虽然是极端案例,但其折射的空巢老人养老和心理抚慰问题却不容忽视。
记者见到1931年出生的史国法时,他看起来精神抖擞。“我现在能吃能喝能干活,就不给孩子找麻烦。他们工作好了,家庭好了,我们老俩口心里比啥都强。”
史国法住在郑州市农科院社区,有4个孩子,三女一男,都在郑州。从1961年开始,史国法和老伴已经做了54年的父母。如今,全家团聚的日子越来越少。
史国法嘴上说不想孩子们,但78岁的老伴申淑香很快揭穿了他。“腊月二十三,我还在家里准备着馒头和炸品,他就揣着存钱本出去了,去银行给孙子取压岁钱。只有春节才能全家团聚,他得好好准备。”
“感情和实际是两回事,需要与可能也是两回事。谁不希望跟孩子在一起,但实际情况不可能。”史国法说。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为应对家庭养老功能的弱化,我国许多地方开始大力推行社区养老等方式。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达1300万人的河南省就在社区养老方面进行了许多尝试。据河南省老龄委统计,截至2014年6月底,河南省有各类养老服务机构4003个,城市日间照料中心(托老站)1106个,覆盖率26%;农村幸福院(互助家园)4597个,覆盖率9.8%。
不过,这些养老机构很难完全代替子女们的精神慰藉,正是这种精神慰藉的缺失,导致越来越多的老人患上“分离综合征”。“子女过完节离家后,应该多给老人打电话,随时关注老人的情绪变化,通过交流来缓解‘分离综合征’。”河南省银龄之家社工王丽霞说。
正在北京进行的全国两会上,不少政协委员也关注到日益严重的“空巢老人”危机,并提出了一些对策……
老有所为是医治“分离综合症”的解药
老有所为是医治“分离综合症”的解药
根据民政部发布的数据,目前中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其中近一成的老人单身。预计到2015年年底,全国65岁以上的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这是一个相当庞大的群体。而空巢家庭的一个共同特征则是孤独。其中,尤以单身老人为甚。这种孤独感,在一年一度的春节团聚时暂时得到缓解。一旦孩子们离去,心中又会弥漫惘然若失的感觉。可以说,所有的空巢家庭都毫无例外的会经历这种内在情感的跌宕起伏,唯一的差别,无非程度不同而已。
但凡为人父母者,自打孩子降生起,一直到走出校门、跨入社会,无不呕心沥血,把全部心血灌注在孩子身上。长达二十余年的相依相守,一旦分离,难免引发相思之苦,这是人之常情。但若由此来漠视空巢老人所特有的这种孤独感,那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种情感折磨,若不能及时疏导,必忧郁成疾。轻者患上“分离综合症”,重者或可引发抑郁症等各类精神疾病,甚至做出危害生命的举止。近日,南京市出现两名八十多岁的空巢老人相继在节后孩子离家后自杀的悲剧,就是一记警钟。
空巢老人的“分离综合症”之所以不可小觑,还基于以下因素。一是退休后,忽然从有规律的上下班生活变得无所事事。这种精神层面无所寄托的“退休综合症”一旦与思念孩子的“分离综合症”掺杂在一起,其对老人情感折磨的程度无疑将加倍。二是老夫妻均健在时,一些负面情绪尚可靠双方的相互慰藉来化解。一旦其中一人先行离去,活着的人很难走出一个又一个阴影。其三,空巢老人随着年纪增加及身体器官、功能的日渐衰退,其脾气、性格等也会发生若干改变。体现在精神需求上,则是对孩子日益增多的“依赖”。说白了,就是“以前孩子离不开老人,现在则是老人离不开孩子”。俗话说“老还小”,就是这个道理。
由于我国即将跨入老龄社会,缓解空巢家庭的“分离综合症”显得尤为迫切。不少有识之士也提出了一些对策。譬如,设立“养老彩票”,把重阳节设为法定节日等。同时,国家也在大力发展家庭养老、社区养老等多种形式的社会养老体系,以为“空巢老人”提供更多关爱。
笔者认为,在现今高强度、高压力的竞争社会,要求孩子们“父母在、不远游”,已不现实。要从根本上缓解空巢家庭的“分离综合症”,最好的办法是双管齐下。一是外部力量的帮助,包括国家、社会力量及子女的共同努力。二是空巢老人们的自我调节。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这种自我调节,具有更加重要的作用。
所谓自我调节,实质上就是实现注意力的转移。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当专注于某件事时,很多烦心事就会抛之脑后。“人无远虑、必有近忧”,说的也是这个道理。老人们如果成天无所事事,包括孤独、焦虑、忧郁等各种负面情绪就会占据内心,苦苦折磨我们。反之,如果老人们全身心投入一种全新的生活,那么,惹人烦恼的负面情绪就会让位于愉悦的人生体验。
分离综合症
从这个意义上说,老有所为,就是医治“分离综合症”的最好解药。当然,我们说老有所为,并不是要求老人们要去做多大的事业,而是指老人们量力而行,发挥余热,去做一些自己喜欢又力所能及的事。譬如,协助组织或参加社区的各种文娱体育活动。与其每天在家闷闷不乐,不如和街坊邻居一起踢踢球、弹弹琴、唱唱歌、打打拳。一些有一技之长的老人,还可以练练书法、习习国画。一些退下来的专业技术人员,在身体条件许可的前提下,再展雄风也未尝不可。如果你步入了这样的新生活,你就会发现,孩子们的亲情固然须臾不可或缺,街坊邻居的友情同样可以撑起你的一片蓝天。
欢聚一堂之后又是孤独的一个人,很多老人都承受不了这样的落差,心理产生焦虑和不安。老人也应该自己找点事情做,分散下自己的注意力,家人过好了在远方的孩子的更安心地工作。
< 上一篇
下一篇 >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一组杨文昊高清舞台照曝光
网上曝光一组杨文昊高清舞台照曝光,不得不说在舞台上的杨文昊散发这属于自己的迷人的魅力,这是很多让人在生活中看不到的魅力,那么看完这组舞台照之后你是否发现了这样的奥秘呢?
-
娱乐圈十大学历最高的明星
现如今的娱乐圈,有很多小鲜肉和当红小花旦在没有毕业时就早早地进圈历练,每天忙档期、四处奔波辛苦是肯定的,但像这样牺牲在校储备知识的时间,转而过早进入娱乐圈,真的是一种明智的选择吗?
-
盘点霍金预言
前几天,霍金去世了,霍金的伟大,相信没有人会不认可。而作为一个科学家,虽然去世了,他也给地球上的人类留下了很多预言。今天就一起来盘点一下霍金的语言。
-
全球幸福度排名
2018全球幸福度排名出来了!这一次,又有哪些国家成为最幸福的国家呢?中国又排在了第几位呢?据悉,这次幸福度排名的依据,不仅有经济方面,还是居民的心理健康和国家社会制度的稳定程度等。一起来盘点一下2018最幸福的国家吧!
-
盘点2018最火贺岁片
每一年在春节档上映的贺岁片都会很受关注,而像今年的这几部贺岁片口碑就都不错。今天就一起来看看2018年最火贺岁片都有哪些?不知道你看过哪几部了,又感觉怎么样呢?
-
2018年第一次水逆即将到来
没错,2018年第一次水逆就要来了。3月23日,也就是明天,2018年第一次水逆正式开始。就这样一直持续到4月15日。
-
315晚会名单曝光2018
昨晚的315晚会怎么样?哥仿佛看了一场《是真的吗》+《走近科学》+《舌尖上中国》+《焦点访谈》???除了一个大众途锐的发动机问题,哥似乎并没有太多感兴趣的地方。
-
女生趴后备箱写作业
近日,有网友都拍到了一位妹子,在行驶中的电动车后备箱上写作业,如此爱学习的精神令哥都感动了……开学的路上还不忘再补一补寒假作业,老师不给你一朵小红花都对不起你!
-
过年最扎心问题诞生了
眼看着大年三十就要来了,过年要预备什么?好看的新衣、丰富的年货。别着急,最关键的便是这“年终大拷问”各路亲戚已经准备就绪。
-
国庆节手抄报
十一国庆长假来临,2016马年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可以写什么内容呢?国庆节手抄报内容可以有简介、诗歌、古诗和名言警句,当这些资料都找好以后,国庆节手抄报版面要如何排版呢?这里有关于国庆节手抄报图片大全,不妨参考看看。
-
中秋节手抄报资料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是个团圆的节日,这一天中秋节吃月饼,赏月,送礼物。而很多学生需要绘制中秋节手抄报,那么关于中秋节手抄报有什么内容吗?我们一起来看看中秋节手抄报资料及版面设计。
-
教师节礼物
老师有责任向学生传授知识,他们的勤恳付出,只为了学生能够拥有一个好的将来。今天又是一年一度的教师节,一声老师,幸苦了,一束鲜花,一张贺卡都能够表达对老师的感激。但送礼物是有讲究的,教师节送什么花,教师节送什么礼物好,是一件头疼事情。那么,教师节礼物如何送的有价值有意义呢?
-
七夕情人节礼物
情人节又是虐待单身狗的日子,中国传统节日——七夕情人节到了,你为亲爱的她准备了什么礼物了吗?玫瑰巧克力首饰虽然盛满了爱的心意,但却是老掉牙的套路,没有丝毫创意。那么,什么是最有创意的七夕情人节礼物呢?都看过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