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热门综艺告诉我们,中国影视圈是怎么一步步走向崩坏的
- 编辑:xal577
引子
本来没打算看这季的《演员请就位》,但耐不住第一期,尔冬升就连续怒骂陈宥维、张大大,占领话题高地的同时,也会给人一个错觉:
演技类综艺开始正常了?我们终于要正视表演这门专业了?
以及,一路跑偏的行业,或许会迎来拨乱反正了?
当然,多看两期就会发现,肯定是我想多了——相信一档综艺会推动行业的概率,大概和美国总统选举的民调可信度,差不了太多。
郭敬明在第一期里说,他为什么觉得这个综艺好,是因为很大程度还原了当下影视行业的现状。

这话说得没错,但我连着五期看下来,一个更深的感受是:
这个综艺的确很好,因为它很清晰地告诉了我们,影视这个行业,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向崩坏的。
所以,对综艺本身的吐槽,大家已经看的够多了,不妨就透过节目来聊聊,这个崩坏到底是怎样发生的。
1.
导演的权力
这季的四位导演,基本代表了国内主流导演的四个类型:
陈凯歌,内地导演代表;尔冬升,香港导演代表;赵薇,中生代演员兼导演代表;郭敬明,圈外跨界转导演代表。
从这四个代表,基本能看到过去30年中国电影发展的脉络。

陈凯歌在上一季就说了,电影,是导演的艺术。这个定义没错,放之四海皆准,《演员请就位》找来导演做导师评审,也是打的这个噱头。
而这也正点出了那个问题所在:
中国影视圈,导演的权力实在是太大了。而多数导演,又是不配拥有这个权力的。
即便贵为中国电影的泰山北斗,陈凯歌也无法做到样样精通。
比如排练《门徒》那场,他自作主张给演员更换服装,毒枭低调的衬衫换成大红色的唐装配金链子,卧底普通的黑色西装换成扎眼醒目的空军服,直接导致表演的真实性和整体观感大打折扣。

搞砸一场表演没什么,关键是这背后的心态:
权力过大,让很多导演显露出独断专横的那面。
这个特点,放在陈凯歌这样功成名就的导演身上,就是好为人师。
点评时洋洋洒洒指点江山,导戏时态度强硬不容冒犯。所有人都要顺着他来,一切都是他说了算,有反对意见?附和得不够积极都是不行的。

而放在郭敬明这样极度渴望被认可的导演身上,就是强刷存在。
因为没有作品,无法被主流市场接受,郭敬明的选择是,先在同样没有被主流接受的演员中建立起带头大哥的形象,比如,他出乎意料地将S卡给了完全不够格的何昶希,且非常笃定,他的解释是,“差生也有被受教育的权利”。
而在被公开质疑后,恼羞成怒写在脸上,他直接回怼自己的标准就是“我想找他拍戏”,明显是失态的表现。

虽然资历、能力和身份都不尽相同,但某种程度上,作为导演的陈凯歌与郭敬明还是挺像的。
他们都享受权力,享受恭维,听不进不同意见。在剧组,他们就是绝对的主宰者,没有人可以挑战他们的权威。
有人说,导演权力大一直是中国电影的传统,但要我看,其实原因无非两个:
一是缺人才,所以跨界做导演才会越来越多;二是缺体系,所以才需要导演来大包大揽。
而当脑袋里的能力,配不上手中的权力时,我们不仅看不到好电影,更会生产出一个又一个狂妄自恋的强权导演。
2.
演员的困境
当然,《演员请就位》的核心,是演员。而演员的核心,是困境。
毕竟,如果行业够景气,大家都忙着拍戏,谁还有闲工夫来这里博关注呢。
不过最近这几年,关于演员困境的讨论一直在进行,而这困境几乎是全年龄段的:
老戏骨、中年女演员无戏可拍的困境、中年男演员的油腻困境、实力派的曲高和寡困境、流量的演技困境…

如果把这些困境浓缩一下,归结为一个词就是:
被动。
应该说,当《演员请就位》节目组,决定将四位几乎不拍电视剧的电影导演,和四十位几乎不拍电影的电视剧演员凑到一起时,只能跪拜仰视的演员们,地位之被动,就已经被无限放大了。
被动,首先是只能等待被挑选的被动,这无需多言。
更深一层的被动,是一种无力感,被行业当做工具随意使用的无力感。
张月,因为演了《三十而已》的爆火角色林有有,资历很浅就被制片人捧为S级,她当然不是没有演技,但过高的追捧会是好事吗?想想B级的马苏、温峥嵘、倪虹洁、曹骏,谁曾经没有过S级的时候呢?

唐一菲,好巧不巧地被迫进到《回家的诱惑》这一组(老公凌潇肃是原主演),熟悉套路的观众或许能猜出来,她来这节目的最大价值,其实就是话题炒起的那一刻。
贺开朗,因为神似贾宏声,于是节目里就恰好出现了冷门的《昨天》,播出之后,诸如“贾宏声本声”这样的话题讨论,一切都看起来顺理成章。
陈宥维,开播以来带给观众最多笑点的演员,一上来就被尔冬升一通狂怼,句句狠辣,字字扎心。

结果没多久,到了导演评级的时候,刚刚恨不得让陈宥维回去“重新做人”的尔冬升,却又开始犹豫,自己要不要给他一张S卡……
这样自带话题潜力的偶像,实在是天生的工具人。

包括郭敬明与李诚儒、陈凯歌与李诚儒之间的各种话题。
作为敢说敢言的前辈,当“郭敬明李诚儒世纪大和解”这样荒谬至极的热搜出现时,李诚儒作为工具人的那份无力感,已经达到顶点。

我们当然知道,每个岗位真正出挑的,不过就是那5%到10%,剩下的,都不过打工人而已。但平庸的导演还可以藏在幕后,而再差再没人气的演员,都是要来到台前被人品头论足的,稍有点话题价值,有点粉丝流量,就会被拿来光速榨干。
这和演技好坏、流量高低,压根没有关系。需要你,就用一下,价值没了,可以立刻被丢弃。
这个无力感,最无力。
3.
编剧的消失
这个小标题,看过节目的可能一愣:
这里面,有编剧的事儿吗?没错,说的就是,编剧的消失。
有人说了,《演员请就位》没有原创剧本,都是对热门电影电视剧的片段改编,还需要编剧吗?
唐一菲和曹骏表演的《三十而已》片段,结束后被批评最厉害的,就是唐一菲主动修改的剧情。症结所在,就是刻意堆砌强情节,导致人物虚假、失真。
这里,本该是编剧的工作,节目中,直接交给了演员。

在《演员请就位》每个十几分钟的片段中,我们看得到导演们对一个小小动作的反复排练,看得到演员努力寻找人物状态的辛苦,看得到美术道具摄影各个部门在最大限度做出片场的质感。
唯独看不到的,就是编剧。
我想,参与这个节目制作的所有人,不会不知道,对一部剧来说,最重要的从来不是导演,不是演员,不是美术道具摄影,而是编剧。
但在《演员请就位》中,我们能看到和编剧最接近的讨论,是郭敬明标榜自己是在座四人中,唯一一个具备自编自导能力的导演……

编剧不重要吗?编剧为什么如此没有存在感?
下面要聊的,我想就是答案。
4.
《无极》与《小时代》的丑态
导演强势狂妄,演员无力被动,编剧消失不见,这些问题,如果跟《无极》与《小时代》在节目的翻红相比,瞬间不值一提。
当《演员请就位》中的所有人,都在严肃、认真、甚至带着点感动地在谈论、回忆它们时,影视圈最大的那个问题已经呼之欲出了:
就俩字,审丑。

关于这两部电影的那两个表演段落,感兴趣的可以翻回去重看,从头到脚,都在360度展现这个行业的丑态。
这丑态,有演员的无脑崇拜。
李溪芮一开始就表达着自己对这个系列的喜爱,自己如何希望出演顾里。
这丑态,有主持人谄媚的捧臭脚。
大鹏评价《无极》,在那个时代有着超前的元素,“电影拍完了放在那,我们没有动,作品没有动,时间在动,你会突然发现,跟当时的理解不太一样了”。
这丑态,有无关人员的明哲保身。
赵薇、尔冬升的经验何其丰富,他们完全没有打算介入到这个话题当中,蜻蜓点水,一带而过。
这丑态最大的那一环,就是两位当事导演的虚伪自恋。
郭敬明点评《小时代》,说这段表演让他回到了自己的青春时光,而《小时代》也成为有着极其强烈风格、很难再重现的作品。话里话外的意思是,我当时虽然稚嫩,但这个系列注定在中国影史留下了重要一笔。

陈凯歌点评《无极》,就更加诡辩。
他一边说,导演对自己的作品一定很在意,还拿客人不会诅咒新生儿会死来做比喻,妥妥的偷换概念;
一边又说,公众有权评价一部作品,自己也会全盘接受。但从他又是挤兑李诚儒,又是不厌其烦地现场大谈《无极》的创作心得,包括强调“这是中国第一部原创魔幻电影”,从中看不到任何接受批评的意思。

在这一派和谐的丑态中,在这一切向钱看的大趋势下,曾经的戛纳王者陈凯歌,和郭敬明称兄道弟、相视而笑的画面,其实一点也不违和。
丑态可以继续,但对《无极》和《小时代》这样的烂片翻红,甚至翻案,是有必要严肃说几句的。
为什么这两部电影一定不能被洗白?
《无极》是中国第一波所谓大导演古装大片潮中的一个,那一波作品,都是受了《卧虎藏龙》成功的刺激而生的,也是中国电影市场化的开端。
但它的弊端也很明显,作品本身大多不及格不说,几位地位最高的大导演纷纷下海,从此彻底迷失在商业大片的沼泽当中,很多年后才抽身而退。
《无极》代表了中国式大片初次尝试的失败,代表了中国大导演转型的失败,从任何角度,这都是一个反面案例。为它洗白,除了给陈凯歌脸上贴贴金,没有任何其他的益处。

后来的《小时代》,对行业的影响,其实要恶劣得多。
我们可以想想,正是从郭敬明这个系列之后,资本开始发现一个现实:
不需要优质剧本、优质演员、优质导演,只需要找到一个大IP,满足那部分核心受众,拍出来的电影,一样可以赚大钱。
于是,在00时代那波大导演的大片潮之后,《小时代》真正开启了后来的IP改编潮,和高票房烂片潮。
中国电影,就此在资本狂热与烂片大卖中,高速奔袭而去。

这几年,影视圈慢慢意识到了这些问题,开始做出修正。起码,也有一个共识,就是《无极》和《小时代》都是烂片,不要再去重复这样的错误。
但好像时间久了,被风干的屎,也会散发出别样的魅力。
当很多年轻人纷纷开始将《小时代》奉为自己的青春回忆,当陈凯歌、郭敬明可以如此有底气地为自己洗白,当其他有头有脸的人也纷纷加入到洗白大军时。
至此,我们这个影视圈,崩坏至此。
结语
从更长远的时间维度看,当下的崩坏,更像是一个行业在真正成熟前,必然经历的挫折与低谷。
所以陈凯歌也好,郭敬明也罢,无需我们操心,未来自会对他们做出公允的评价。
只不过,对身处当下、也看不到未来的你我,恰好赶上这段崩坏的谷底,也不知是运气太糟,还是运气太好了。
< 上一篇
下一篇 >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
《说好不哭》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词曲作品,方文山走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极度有爱情电影的氛围,这次邀请到阿信来对唱,让周氏情歌产生新火花!而MV由金奖导演陈奕仁执导,描述一对恋人在东京坠入爱河的故事。
-
吴亦凡恋情疑曝光
日前,有媒体拍到吴亦凡开车与女子一同回家疑似恋情曝光。当天,吴亦凡助理先将女子送到车上,随后吴亦凡带着渔夫帽口罩现身,与女子坐在车后座。一行人一同回到吴亦凡住所,在车库吴亦凡与该女子一路十指紧扣,在家中共度二人时光之后,吴亦凡匆匆离开继续工作行程。
-
肖战陈情令
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前段时间火的一塌糊涂,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很多《魔道祖师》的粉丝都是十分拒绝的,觉得《陈情令》会和之前的《斗破苍穹》一样,是一部毁原著的剧。然而在真正播出之后却发现,这部电视剧改编的意外的好看,特别是主演肖战简直完美的还原了魏无羡这个角色。
-
具惠善爆料安宰贤有外遇
近日,韩国明星夫妻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两人自从2016年结婚以来一直十分恩爱,是外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人的日常十分甜蜜,因此收获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祝福。可是近日突然爆料称,安宰贤变心出轨,似乎已对婚姻失去了激情,有意离婚。今日,具惠善又爆料称安宰贤有外遇,但仍不想与安宰贤离婚。网友:为什么不能学宋慧乔,洒脱一点,不爱就学会放手。
-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5月11日到22日正式开始,最精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莫过于红毯秀及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想要知道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况吗?男人窝小编这就大家带来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各种精彩瞬间,大家别走开!精彩继续。
-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来临,高大尚且国际范十足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是群星争艳时刻了,那么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呢?红毯是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但是颁奖典礼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对演员导演的一个肯定,是不是很期待呢?
-
2015年台湾金曲奖
2015年台湾金曲奖将在6月27日开始,第26届台湾金曲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蔡依林凭借最新专辑《呸》势不可挡,一举拿下9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就是7项提名的莫文蔚以及6项提名的徐佳莹,而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也纷纷拿到了三项提名。
-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已经举行到第18届了!2015年上海国际暗影街将会在6月13日举行,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由功力和章子怡作为领衔举行,安德烈-萨金塞夫任金爵奖评委,将会展映众多电影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创投平台的多个跨国合作项目值得期待。
-
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
近段时间,又是一年的艺考大日子,北电、中戏、上戏、浙传等艺术名校也是很快的成为了媒体的关注对象,不少年少成名的明星为了能够在在娱乐圈中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在这些明星名校中深造。而在最近崭露新角的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也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
文化影视行业的繁盛发展,使得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起了文化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而此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这部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爆红的佳作也是深陷抄袭风波。
-
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
面对网上传言有知名男星即将在情人节公布恋情的曝光,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胡歌超高的人气和适婚的年龄,使得网上一有关于男星的感情曝光,就会引得无数的目光关注。
-
周星驰走下神坛
今年的春节档虽然也是百花齐放,但慢慢的却变成了《流浪地球》一枝独秀。周星驰走下神坛,此前备受期待的由星爷执导的《喜剧之王2》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是未有预料中的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星爷的电影是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