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0年的抗美援朝银幕书写,有英雄赞歌,更有爱国情怀
- 编辑:xal577
2020年是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备受关注的电影《金刚川》和动画电影《最可爱的人》在今天作为重大献礼作品正式上映。这也使抗美援朝题材的影视作品再次引起了全社会的强烈关注。

在中国人民关于抗美援朝的历史记忆中,《上甘岭》《英雄儿女》等经典电影作品一直是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一曲曲气壮山河的英雄赞歌、一幅幅浓墨重彩的战争画卷,形象而深刻地昭示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对于新中国的重大意义,成为彰显抗美援朝精神的重要载体。鲜明的爱国主义和革命英雄主义精神是抗美援朝影视作品最为突出的精神特质,使其成为绝佳的爱国主义教材。

三个创作阶段,多重类型题材
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创作的发展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1950-1970年代是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创作的繁荣时期,共有《上甘岭》《长空比翼》《奇袭武陵桥》《友谊》《奇袭》《烽火列车》《三八线上》《英雄坦克手》《英雄儿女》《打击侵略者》《奇袭白虎团》《激战无名川》《碧海红波》《长空雄鹰》《飞虎》等至少15部作品问世。对于这场历时近三年的战争来说,影片数量并不算少,足见其受重视的程度。此外,还有《前方来信》《铁道卫士》等以抗美援朝为背景的作品,数量在五部以上,多是反特题材影片。这一阶段的作品,是该题材电影中影响最大最深远的,几乎成为抗美援朝电影的代名词而进入了国产电影的经典序列。

《心弦》剧照
第二阶段:1980年代以后,抗美援朝题材电影创作经历了一段明显减少的时期。1980年代初有《心弦》《心灵深处》《战地之星》等三部,1990年代有《神龙车队》《铁血大动脉》两部。此外,影片《毛泽东和他的儿子》(1991)中包含抗美援朝战争片断,央视电影频道亦出品了电视电影《三八线上的女兵》(2000)。2015年,在《云水谣》《集结号》两部影片中出现了抗美援朝的情节片段,此外,《勋章》《相伴》《高地》《军礼》《东方》《壮志凌云》《历史的天空》《激情燃烧的岁月》等电视剧中或多或少涉及抗美援朝的内容。2016年,直接表现抗美援朝战争的影片《我的战争》以及电视剧《三八线》问世并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第三阶段:为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70周年,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创作在今明两年将迎来一次井喷。影片《金刚川》《最可爱的人》(动画)于今日登陆大银幕,《英雄连》《保家卫国——抗美援朝光影纪实》也即将上映。另外已开始拍摄或立项的影片至少还有四部(《冰雪长津湖》《浴血无名川》《上甘岭之四十三天》《最冷的枪》),已拍完待播或正在创作的电视剧和网剧至少有四部(《跨过鸭绿江》《我们的战争》《我心有歌》《战旗如画》)。可以看到,抗美援朝影视创作迎来了一次新的高潮。
抗美援朝电影的题材类型较为丰富,既包括志愿军大部队在正面战场的浴血奋战(如《上甘岭》《英雄儿女》),也包括具有惊险片、动作片特征的小分队作战(如《奇袭》《神龙车队》);既有空战片(如《长空比翼》《长空雄鹰》),也有反特片(如《三八线上》);既有保卫交通运输线的特殊作战(如《烽火列车》《激战无名川》《铁血大动脉》),也有聚焦中朝军民友谊的影片(如《友谊》《心弦》)。

除电影和电视剧外,其它类别的作品同样值得关注。2015年,涉及抗美援朝的网络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产生轰动性影响,次年推出的聚焦抗美援朝的番外篇更在豆瓣获得了该系列动画的最高分9.2分。另外,1990年代以来还有大量纪录片问世,比如《共和国战争——抗美援朝秘史》《较量——抗美援朝战争实录》《半个世纪的回响——纪念中国人民志愿军抗美援朝出国作战50周年》《鸭绿江的记忆》《没有铁丝网的战俘营》《跨过鸭绿江——抗美援朝战争》《断刀——朝鲜战场大逆转》《铁在烧——志愿军第63军铁原战记》等,有的作品如《较量》(1996)甚至还曾在院线创造了不小的票房奇迹。
而在近期,随着包括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的《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等在内的一批新的抗美援朝纪录片的播出,又为中国观众认知这场战争提供了重要的历史文献资料。

激荡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张扬影像的崇高之美
尽管在创作数量上有高低起伏,但抗美援朝影视作品在数十年间始终保持着某些贯穿性的思想与艺术共性。
在思想与价值层面,抗美援朝影视作品最为显著的特征,无疑是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抗美援朝影视作品是典型的国族指向的战争片类型,是基于“反帝反霸”立场的影像叙事,描述的是正义与邪恶、侵略与反侵略之间的善恶冲突。

《英雄儿女》剧照
《英雄儿女》《上甘岭》等影片塑造了一批像张忠发、杨德才、王成、王芳、丁大勇这样的连排级指战员群体,而他们其实是中国人民志愿军群体形象的化身。到1990年代,继《开国大典》《大决战》等影片之后,影片《铁血大动脉》《北纬三十八度》以及电视剧《抗美援朝》等都开始尝试全局性、史诗性、文献性风格。当年直接决策和指挥这场战争的伟人领袖们走上了银幕,“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的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以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彭德怀语),“外国帝国主义欺负中国人民的时代,已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而永远宣告结束了。”(毛泽东语)这些话语的引述旨在彰显抗美援朝这场“立国之战”对于新中国、中华民族的划时代意义,旗帜鲜明地肯定其作为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之战”的性质。这种国族立场是贯穿抗美援朝影视作品的情感和价值主线。直到2015年的热血动漫《那年那兔那些事》,在满屏弹幕刷过的“泪目”“种花家”“向最可爱的人致敬”的背后,仍然是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可见几十年来,在抗美援朝影视创作和传播的发展轨迹背后,其实一直遵循着相同的文化和情感逻辑。

《英雄儿女》剧照
在艺术层面,抗美援朝影视作品遵循的是以革命现实主义与革命浪漫主义、革命英雄主义与革命乐观主义相结合的崇高美学。《上甘岭》《英雄儿女》《奇袭》《打击侵略者》等影片中的人物与事件都有真实的原型,是艺术真实与生活真实的高度结合。抗美援朝战争中涌现了以黄继光、邱少云、杨根思等为代表的30多万名英雄功臣以及近6000个功臣集体,中国人民志愿军用世所罕见的惊人毅力和坚韧意志创造了世界战争史上以弱胜强的奇迹,这也为抗美援朝影视创作提供了非凡的创作素材。

《英雄儿女》剧照
在1950到1970年代诞生的抗美援朝电影,在战争的残酷性、英雄形象的伟岸性、英雄赞歌的磅礴性等方面或许都是最为突出的。对于中国观众来说,如果要在其中选择一位最震撼人心的英雄形象,《英雄儿女》中呼唤“向我开炮”的王成或许最有可能入选。“风烟滚滚唱英雄,四面青山侧耳听”“地陷进去独身挡,天塌下来只手擎,两脚熊熊趟烈火,浑身闪闪披彩虹。”影片用高度仪式化、崇高化的礼赞式镜头语言,用仰拍视角下的伟岸身躯、雄壮激昂的音乐、震撼人心的赞歌,将这个顶天立地、光芒万丈的英雄形象烘托到了极致。这种英雄主义的人物形象模式也出现在其它抗美援朝影片中,成为一种通行的创作规范或程式。正义的事业、英雄的壮举、强烈的情感、伟大心灵的回声、浓墨重彩的修辞,共同创造出了抗美援朝电影中的崇高之美。

《英雄儿女》剧照
《英雄儿女》讲述的是英雄被发现、被树为典型并最终发挥强大精神鼓舞和激励作用的故事。王芳的成长、“王成排”的成立和建功,乃至兄妹俩与作为工人阶级和革命者的两位父亲之间的关系,都是这种激励和传承的证明。正如片中王文清对王芳的启发所点明的,讲述英雄故事的目的,不是为了让人跟着流泪,而是要从中得到鼓舞。在战争的残酷、牺牲的伤痛、生命的消逝,与英雄的崇高、榜样的激励和胜利的喜悦之间,重点和焦点要放在后者而非前者,这是不同时代中国主流文化对于战争片核心功能的共同理解与基本要求,也是英雄主义人物颂歌模式的逻辑起点。

《上甘岭》剧照
在不同时期的抗美援朝作品中,不难看到创造性的艺术闪光点:《上甘岭》中,紧张残酷的战斗与坑道生活相互穿插、张弛有度,一只苹果、一杯水、一只松鼠,“望梅止渴”的故事,这些生动的细节彰显了官兵的坚韧意志;“一条大河波浪宽,风吹稻花香两岸”的歌声,将个体情感与宏大叙事、思乡之情与反抗强权追求和平的信念有机融合,在数十年间持续保持了巨大的感染力和影响力,成为了传唱度最高的经典影视歌曲之一,构成了几代人共同的文化记忆;在《英雄儿女》中,对英雄传奇的讲述与对血缘亲情的追寻联系在一起,传达了感人至深的力量;《奇袭》《长空比翼》《三八线上》等片初步探索了惊险片、空战片、反特片等类型化发展的可能性,展现了自觉的美学探索意识。

近年的抗美援朝影视作品也开始出现一些新趋势:在网络动画《那年那兔那些事》中,抗美援朝这一严肃题材意外地与互联网文化及其审美达成了有机统一,呆萌有趣的形象及配音、寓言化的讽喻式表达、大量的互联网流行语、青春热血的气质,与鲜明强烈的国族情感相结合,在弹幕群体性共鸣的助推下,创造了令人惊讶的现象级影响力;在《我的战争》《三八线》等作品中,战争场面的视听呈现因近年来影视工业的巨大进步有了大幅提升,作品聚焦普通战士的微观视角,见微知著地透视抗美援朝战争,颂扬了志愿军将士的英勇无畏和献身精神,后者甚至还加入了敌方阵营基层军官的故事线,借助其视点对侵略战争进行了反思,具有一定的突破性意义。

以更加强大的艺术创造力为经典题材赋予新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今明两年,抗美援朝题材影视创作将进入一个新的高潮,同时可能也会在两个层面面临新的课题。
一是在继承经典抗美援朝战争片优良传统的基础上,能否积极探索和建构起与当代战争片发展趋势相适应的美学风格。
正如笔者在前文所提到的,抗美援朝电影创作的经典形态还大体停留在几十年前,这与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等其它题材相比存在较大的落差。后者在最近40年间已诞生了《红高粱》《血战台儿庄》《战争子午线》《三毛从军记》《南京!南京!》《风声》《斗牛》《八佰》《亮剑》《我的团长我的团》《开国大典》《大决战》《建国大业》等优秀作品,在思想与艺术层面都进行了诸多成功探索与丰富积累。相比之下,此前的抗美援朝题材创作在建构经典的同时,也不可避免地形成了某些程式化、概念化、脸谱化倾向,新的影视创作需要适应时代审美的发展,勇于突破、大胆创新,深入发掘战争背后的文化、历史、社会和人性因素,赋予这个经典题材以新的思想和艺术魅力。

二是在坚守国族价值立场的基础上,能否通过更具说服力、感染力的观念和艺术表达,在多元文化格局下赢得现代观众的更广泛认同。
关于这场战争,相关国家亦有许多影视作品问世,其中一些甚至早已产生了世界性的影响。这是抗美援朝影视创作必须面对的一个整体文化背景、一个国际视野中的艺术与价值参照、一个多元文化竞争的基本格局。中国的抗美援朝影视作品不可避免地会被放置在这样的背景、参照和格局中去进行衡量和比较。这种衡量与比较背后其实涉及到文化和价值观。新的抗美援朝影视创作能否得到中国观众的由衷认可;能否满足甚至超越他们的期待视野;并进一步突破文化隔阂,实现中国价值和中国声音的有效国际传播,既是对中国影视艺术工作者的挑战,在某种意义上也是对中国当代文化创造力、影响力、传播力的挑战。而要赢得这样的挑战,无疑需要有足够的思想定力与更加强大的艺术创造力。

作者:詹庆生(国防大学军事文化学院教授)
图片:电影海报
编辑:陆纾文
< 上一篇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
《说好不哭》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词曲作品,方文山走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极度有爱情电影的氛围,这次邀请到阿信来对唱,让周氏情歌产生新火花!而MV由金奖导演陈奕仁执导,描述一对恋人在东京坠入爱河的故事。
-
吴亦凡恋情疑曝光
日前,有媒体拍到吴亦凡开车与女子一同回家疑似恋情曝光。当天,吴亦凡助理先将女子送到车上,随后吴亦凡带着渔夫帽口罩现身,与女子坐在车后座。一行人一同回到吴亦凡住所,在车库吴亦凡与该女子一路十指紧扣,在家中共度二人时光之后,吴亦凡匆匆离开继续工作行程。
-
肖战陈情令
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前段时间火的一塌糊涂,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很多《魔道祖师》的粉丝都是十分拒绝的,觉得《陈情令》会和之前的《斗破苍穹》一样,是一部毁原著的剧。然而在真正播出之后却发现,这部电视剧改编的意外的好看,特别是主演肖战简直完美的还原了魏无羡这个角色。
-
具惠善爆料安宰贤有外遇
近日,韩国明星夫妻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两人自从2016年结婚以来一直十分恩爱,是外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人的日常十分甜蜜,因此收获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祝福。可是近日突然爆料称,安宰贤变心出轨,似乎已对婚姻失去了激情,有意离婚。今日,具惠善又爆料称安宰贤有外遇,但仍不想与安宰贤离婚。网友:为什么不能学宋慧乔,洒脱一点,不爱就学会放手。
-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5月11日到22日正式开始,最精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莫过于红毯秀及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想要知道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况吗?男人窝小编这就大家带来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各种精彩瞬间,大家别走开!精彩继续。
-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来临,高大尚且国际范十足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是群星争艳时刻了,那么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呢?红毯是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但是颁奖典礼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对演员导演的一个肯定,是不是很期待呢?
-
2015年台湾金曲奖
2015年台湾金曲奖将在6月27日开始,第26届台湾金曲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蔡依林凭借最新专辑《呸》势不可挡,一举拿下9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就是7项提名的莫文蔚以及6项提名的徐佳莹,而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也纷纷拿到了三项提名。
-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已经举行到第18届了!2015年上海国际暗影街将会在6月13日举行,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由功力和章子怡作为领衔举行,安德烈-萨金塞夫任金爵奖评委,将会展映众多电影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创投平台的多个跨国合作项目值得期待。
-
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
近段时间,又是一年的艺考大日子,北电、中戏、上戏、浙传等艺术名校也是很快的成为了媒体的关注对象,不少年少成名的明星为了能够在在娱乐圈中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在这些明星名校中深造。而在最近崭露新角的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也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
文化影视行业的繁盛发展,使得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起了文化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而此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这部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爆红的佳作也是深陷抄袭风波。
-
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
面对网上传言有知名男星即将在情人节公布恋情的曝光,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胡歌超高的人气和适婚的年龄,使得网上一有关于男星的感情曝光,就会引得无数的目光关注。
-
周星驰走下神坛
今年的春节档虽然也是百花齐放,但慢慢的却变成了《流浪地球》一枝独秀。周星驰走下神坛,此前备受期待的由星爷执导的《喜剧之王2》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是未有预料中的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星爷的电影是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