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脱口秀节目引爆这么多“对骂”,背后是它的消亡
- 编辑:xal577

如今娱乐圈人员的事业发展走向,常常让人猝不及防。
比如谁能料到,德云社相声事业的下一个发展阶段是“说学逗唱男团”;
而在这一届脱口秀大会举办之前,恐怕也没人敢说,一个办了两年都没什么水花的喜剧节目,最后会靠“价值观输出”走进公众视野。
尽管脱口秀大会的决赛早在上周就已经落下帷幕,但因为选手段子中的“观点”而引发的争议,至今都没有完全停止
甚至有些对喷双方的真情实感程度,让一些旁观者都感到莫名其妙:
“为几个段子吵翻天,中国观众是不是不懂什么叫喜剧?”
01
被价值观“绑架”的综艺节目
不管节目的主创人员和观众愿不愿意承认,这一届脱口秀大会真正出圈,确实就是从杨笠那一句“明明那么普通,却可以那么自信”开始的。
在此之前,它更像是一年一度的脱口秀行业交流会,无论是受众范围还是讨论度,都只局限在一个固定的小圈子当中。
直到杨笠在第二轮主题赛中的对“男生自我感觉良好”的一番吐槽,点燃了有关男女对立话题的“火药桶”。

针对这个话题,无论是情绪上头的互相攻讦,还是心平气和的严肃讨论都已有很多,我们在此不再复述。
但更加意味深长的一个问题是:争辩双方的论点,为什么会建立在一段以搞笑为目的的脱口秀文本之上?
甚至是,为什么只是在台上讲了一个笑话,就会让杨笠成为很多人眼中“为女性发声”的代表形象?
这很难说是演员的本意。
杨笠爆火后接受过一些采访,多次强调自己并未有意识地想要输出什么观点,只是为了“写的更好笑”。
这也与她在镜头前的表现是一致的——
那期引发争议的节目播出时,正好是半决赛录制之前。
而在半决赛中,杨笠在下场之前与领笑员的对话中,就承认自己“还是会怕被骂”,话里话外更体现出了对“被误解”的担忧。

她对自己段子里的“观点”甚至都算不上坚持,曾直言“如果我真的知道大家这样想(觉得被冒犯)的话,有可能会拿掉一些段子。”
到了决赛,她也的确是放弃了连说一季的男女差异主题,转头去讲了一个自己想谈恋爱的小故事。
所以,说杨笠是“借着讲段子夹带私货”,无论是对此支持还是反对态度的人,其实都没什么有力的证据支撑。
然而这并不能阻止一些网友坚持认为——“她就是这么想的”。
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不管杨笠在节目中呈现了怎样的表演,但从互联网上最终的呈现效果上来看,真正出圈的依然还是那张没头没尾的“金句”截图。
如果你完整地看完一期节目,会发现脱口秀大会中很多选手的表演文本是有固定套路的,那就是先抛出一个概括性的金句,然后围绕这个主线构建几个好笑的情境。
比如杨笠的“男人自信”是为了引出“考40分依然很高兴的男同学””抱怨女朋友不理智的直男““不会安慰人的男性朋友”;

而张博洋讽刺“键盘侠喷张文宏崇洋媚外”,后面展开的梗是“没想到红烧肉松花蛋算西餐”,以及“拒绝社会进步的成果,为什么不去当算盘侠”。

通过语言的节奏以及情景的荒诞感,观众能够更加强烈地感觉到“台上这个人正在开玩笑”;
但如果把那个“金句”单独拎出来,没了语境和前因后果,戏谑感就会被大大减弱。
这也不是只有脱口秀大会选手才会遇到的情况。
如今综艺节目中很多让人吵架的所谓“观点”,在传播上都呈现很明显的“割裂型”特征。
上一个非常类似的例子发生在去年《奇葩说》“救画还是救猫”那一期。巧的是,主人公也是来自脱口秀圈子的李诞。

在那场交锋中,选手们谈到了艺术品的价值,谈到了操作可行性上的差异,谈到了“更大利益”与“个人得失“之间的矛盾。
但你现在还记得他们交锋点是什么、如何论证的吗?
最后被频繁引用的,还是李诞的那句“比蒙娜丽莎更美的是燃烧的蒙娜丽莎”。

如果说李诞的“燃烧说”还算是他在进行自身的观点表达,那么如今观众把一句连选手本人都未必认真的“梗”当真,似乎更加让人不知说什么好。
当那些“看起来像是观点的金句”成为了综艺节目出圈的重要方式之一,留给开玩笑的空间似乎也在越变越少。
正如杨笠为自己辩解的:“我的表演方式没有变,是环境变了。”
毕竟去年吐槽大会的片尾彩蛋中,王勉弹着吉他唱“女朋友算什么东西”。当时的网友别说吵起来,甚至连讨论都没有多少。

然而今年,仅仅是一句看起来情绪强烈的“金句”截图,就足以让杨笠与一个具有攻击性的女性力量形象合二为一。
02
笑话里的“真理”不可靠
然而,单方面指责观众“开不起玩笑”也不太公平,毕竟节目靠“价值观”火爆是客观事实。
而更进一步说,不知是巧合还是尝到了甜头,即使选手反复强调自己“在讲段子”,但脱口秀大会在很多细节中还是呈现了一种“强调观点”的意图。
最明显的是嘉宾们的点评。节目越往后,类似“我喜欢你这个主题”的评语出现的频率也越来越高。
有的时候看上去甚至有点“强行上价值”。

罗永浩和杨天真认为选手周奇墨的段子“价值观有点问题”。
就比如半决赛资格争夺战中,选手呼兰的段子在编排和表演上都做的非常出色;
但嘉宾点评时提到的拍灯理由,依然是“中年危机这个主题很有深度”。
甚至还出现了这种“李诞邀请秦昊尬聊中年危机”的奇怪场面:

不是说名利双收的中年人生活中就没有“危机”。
但用网友的话来说:
“呼兰段子里提到的那种不上不下、没钱没地位、一把年纪还要跟年轻人厮杀的普通中年人形象,实在很难跟台上几位精英气质十足的嘉宾老师联系在一起。”(实际上秦昊也确实没说出啥来)
或许是客观趋势,或许是主观选择,“价值观”似乎在变成综艺节目的一种佐料——反正观众爱看,加一点也没什么坏处。
“表达价值观”本身没有什么问题,但当整个社会都开始渐渐将这些价值观上升为严肃表达的层面时,往往会陷入一种真实与想象的错位。
为综艺节目中的“观点”吵到翻天的人,经常会忽视一件事——
很多时候,节目中呈现的观点和讨论本身只是“工具”,并非根本目的。
比如,杨笠真的认同“男生就是更加迷之自信”吗?
她去年模仿“女生面对美女时自我感觉良好”的表情,可是跟今年“讽刺”男同学考40分还很高兴的样子一模一样。

张博洋之前有名的“996套娃”梗,真的是在逻辑严谨地论证观点吗?
不过是构建了一个荒唐的情境,最大程度地引发观众的情绪罢了。

毕竟,无论是演员还是观众大多都认同——段子的主题如果能戳中人们的共鸣情绪,往往比单纯靠肢体搞笑和抖机灵的效果好很多。
这些选手们的文本中固然有一定比例的自我表达,但归根结底还是为了编出效果更好、更戳人的作品。
在这一目的指引下,他们的重点往往在于如何靠演绎来加深听众的固有观点,而不是试图论证或推翻这个观点。
然而论证恰恰才是严肃讨论的根基。
这一点其实也能解释《奇葩说》从第一季开始就面临的口碑分裂。
批评者会质疑“划分立场”这一形式的意义,认为“纯粹是玩技巧,只会让人什么都不相信”。

但如果溯源到《奇葩说》一开始的节目灵感——大学社团辩论赛,就会发现,这种分环节立论、驳斥的形式,本质上并非真正的讨论,而是一种思维游戏。
还是用李诞的“救猫论”来举例。从技巧上来说,他的打法是非常巧妙的,因为姿态放得越低,他的论证义务就越少。
不需要去论证两者的可操作性,不需要思考“艺术价值和生命价值的比较”,甚至可以不去争辩“利他和利己”何者更重要;
只要守住“我就是只想着我自己”这条底线,就可以回避掉对方的大多数攻击。

这段话仔细琢磨也是有逻辑漏洞的,但在李诞情绪饱满的输出下,很容易被说服。
辩论赛的价值在于观赏性,也能一定程度上启发人们看待事物的新角度。
但它可能成为一场“真诚的讨论”吗?显然不现实。
“双方交锋”的形式是它永恒的陷阱,因为真正的讨论应该是在交流中不断调整立场、彼此说服的动态过程。
然而这在一场辩论赛中永远不会发生。即使你意识到对方的正确性,也无法调整或改变持方,只能继续用技巧将交锋进行下去。
有人觉得奇葩说的选手们“都是狡辩”,无疑也是因为节目一开始打着“深度讨论”的旗号,但呈现的却依然是一场又一场热闹的“辩论游戏”。
这跟杨笠陷入网上争议的本质其实差不多——
模糊了表演和讨论的界限,把艺人们靠技巧和情绪渲染撑起来的“观赏型金句”,当作已经被论证完成的观点来站边;
一切的争论,从一开始就已经南辕北辙。
03
为什么人们渴望
在综艺节目里寻找价值观?
或许我们注定无法在综艺节目中看到严肃的讨论,但这并不意味着人们就会停止为节目中似是而非的“真理”吵架。

一个无法被忽视的事实是,这种语言类的综艺,可能是让大多数人最接近“严肃讨论”这件事的机会了。
我们曾经在《这种国产节目快要绝迹,是我们所有人的损失》中谈过,如今的舆论环境正在飞速衰落。
一方面是公众人物越来越畏惧对严肃议题发言,另一方面是大众对严肃对话的不耐烦。
没有提出话题的声音,没有全民思考的氛围,我们的互联网上几乎已经不可能拥有一个公开的、理性的,基于认真聆听与被聆听的讨论环境。
这时候——能够形成讨论,并与观众实现情绪交互的——综艺节目以一种接近“观点输出”的样貌出现,成为了人们参与严肃讨论的“代餐”。
尽管论证过程总是不完整甚至没有,但胜在观点足够“出格”;
虽然讨论时常陷入诡辩和煽情的陷阱,但胜在交锋足够激烈。
场面热热闹闹,观众情绪高涨,看似完成了一次对于某个议题的深入探讨,收获了一连串的“人生哲理”。
然而细究起来,这些“真理”不过是踩中了情绪点的“金句”而已。

“这世界以痛吻你,你扇他巴掌啊”又变成新的“人生哲理”了。
说白了,这些以“精彩好看”为主要目的的综艺节目,本就不该成为严肃讨论的载体。
甚至如果所有人都把这“代餐”误当作“主食”,严肃与戏谑之间的界限可能也将逐渐模糊。
杨笠因为一个段子就被骤然卷入男女对立的舆论漩涡,让我们看到了“戏谑被当真”的样子。
而与此相对,有关“严肃被戏谑消解”的讨论,也同样有迹可循。
就像上一次引起众怒的“化粪池警告”,人命关天的悲剧在玩梗中逐渐变味;

而当有人想要认真表达这样的嘲讽“不太合适”,又会迎面撞上那句万能的“开个玩笑,怎么玩不起”。
当严肃与玩笑之间的分隔彻底被抹平,一件事情该被认真讨论还是一笑而过,或许只能取决于说话者的立场。
而“对话”这件事,也将在情绪的裹挟下走向混沌。
我们常常抱怨严肃讨论的空间正在被挤压,但将希望寄托在综艺节目上,恐怕永远只是“病急乱投医”。
或许只有让搞笑的归搞笑,严肃的归严肃,才能保护住那一点点真诚对话的可能。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
《说好不哭》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词曲作品,方文山走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极度有爱情电影的氛围,这次邀请到阿信来对唱,让周氏情歌产生新火花!而MV由金奖导演陈奕仁执导,描述一对恋人在东京坠入爱河的故事。
-
吴亦凡恋情疑曝光
日前,有媒体拍到吴亦凡开车与女子一同回家疑似恋情曝光。当天,吴亦凡助理先将女子送到车上,随后吴亦凡带着渔夫帽口罩现身,与女子坐在车后座。一行人一同回到吴亦凡住所,在车库吴亦凡与该女子一路十指紧扣,在家中共度二人时光之后,吴亦凡匆匆离开继续工作行程。
-
肖战陈情令
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前段时间火的一塌糊涂,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很多《魔道祖师》的粉丝都是十分拒绝的,觉得《陈情令》会和之前的《斗破苍穹》一样,是一部毁原著的剧。然而在真正播出之后却发现,这部电视剧改编的意外的好看,特别是主演肖战简直完美的还原了魏无羡这个角色。
-
具惠善爆料安宰贤有外遇
近日,韩国明星夫妻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两人自从2016年结婚以来一直十分恩爱,是外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人的日常十分甜蜜,因此收获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祝福。可是近日突然爆料称,安宰贤变心出轨,似乎已对婚姻失去了激情,有意离婚。今日,具惠善又爆料称安宰贤有外遇,但仍不想与安宰贤离婚。网友:为什么不能学宋慧乔,洒脱一点,不爱就学会放手。
-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5月11日到22日正式开始,最精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莫过于红毯秀及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想要知道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况吗?男人窝小编这就大家带来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各种精彩瞬间,大家别走开!精彩继续。
-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来临,高大尚且国际范十足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是群星争艳时刻了,那么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呢?红毯是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但是颁奖典礼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对演员导演的一个肯定,是不是很期待呢?
-
2015年台湾金曲奖
2015年台湾金曲奖将在6月27日开始,第26届台湾金曲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蔡依林凭借最新专辑《呸》势不可挡,一举拿下9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就是7项提名的莫文蔚以及6项提名的徐佳莹,而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也纷纷拿到了三项提名。
-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已经举行到第18届了!2015年上海国际暗影街将会在6月13日举行,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由功力和章子怡作为领衔举行,安德烈-萨金塞夫任金爵奖评委,将会展映众多电影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创投平台的多个跨国合作项目值得期待。
-
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
近段时间,又是一年的艺考大日子,北电、中戏、上戏、浙传等艺术名校也是很快的成为了媒体的关注对象,不少年少成名的明星为了能够在在娱乐圈中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在这些明星名校中深造。而在最近崭露新角的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也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
文化影视行业的繁盛发展,使得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起了文化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而此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这部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爆红的佳作也是深陷抄袭风波。
-
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
面对网上传言有知名男星即将在情人节公布恋情的曝光,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胡歌超高的人气和适婚的年龄,使得网上一有关于男星的感情曝光,就会引得无数的目光关注。
-
周星驰走下神坛
今年的春节档虽然也是百花齐放,但慢慢的却变成了《流浪地球》一枝独秀。周星驰走下神坛,此前备受期待的由星爷执导的《喜剧之王2》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是未有预料中的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星爷的电影是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