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角丨人格是个好东西
- 编辑:xal577

好莱坞迷恋禁忌已经不是一天两天的事儿了,妄想、偏执、偷窥,越是禁忌,越有吸引力。而在电影艺术出现的100年间,人格分裂便已成为了这些病症中最具代表性的主题之一。
病症对于第七艺术来说,即是消费,也是精神分析越发被重视的体现。

双重与多重
人格分裂电影,最早可追述到环球1920年拍摄的[化身博士]。
野心勃勃的杰克尔医生,笃信人的精神具有完全相反的“两面性”,为此他发明了一种能够解离人格的药水,可以让自己在文质彬彬的“杰克尔”医生与野蛮残暴的“海德”之间自由转换。

[化身博士]
类似于弗洛伊德的冰山理论,受道德压制的“意识”只是人格的冰山一角,而埋藏在冰山下的“潜意识”——那个想要作恶的海德,在受到病人的诱惑后,让自己变成了残暴的罪犯。
在最为经典的1931年版本中,弗雷德里克·马奇饰演的博士在变身后第一句话便是:“现在,我终于自由了”。

[化身博士]1931版
原著作者史蒂文森在1887年出版了同名小说——仅在弗洛伊德与布罗伊尔合作发表《歇斯底里研究》的两年后。史蒂文森最初的写作目的,就是想要对双重人格理论进行一次彻底的研究。而电影的原文片名——“Dr. Jekyll and Mr.Hyde”,如今也已成为心理学中“双重人格”的代称。

罗伯特·路易斯·史蒂文森
早年,当文学、电影、现实中的人格分裂症患者,还未夸张地从“双重人格”变成17个、24个“多重人格”时,同一个人物身上呈现出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性格,通常表现为“善”与“恶”的对立。而解离人格的关键,又总是伴随一次科学事故。

[化身博士]1931版
1924年,罗伯特·威恩的[奥拉克之手]正是如此。
在一场火灾中,嗜琴如命的年轻钢琴家失去了自己的双手,在妻子的苦苦哀求下,医生为他衔接了一双刚被处死的杀人犯的双手。
得知真相的钢琴家无法再用这双手触碰琴键和妻子了,他总是忍不住幻想犯罪,在理性与幻想中狠狠挣扎。

[奥拉克之手]
“我能感觉到你。沿着手臂,触及到你的灵魂,冷酷、残暴、无情。这双被诅咒的手!”
同样的模式也被桥接到贝拉·卢戈西1940年出演的[黑色星期五],脑科医生将黑道混混的大脑移植给自己的同事,此后,温文尔雅的学术派被激发出了黑社会老大的性格。

[黑色星期五]
1957年的[三面夏娃],与1960年的[惊魂记],可以共同视作精神分析正式介入人格分裂电影的一次转折。

[三面夏娃]根据科贝特·蒂格鹏和赫维·克莱克利合著的同名小说改编,前者是精神科医生,后者是人格障碍及反社会型人格障碍领域的著名专家。
书中的分裂为三重人格的夏娃,具有一个人物原型:深陷头痛、健忘、抑郁困扰克里斯·科斯蒂娜·赛泽莫尔。
一面在无趣的家庭生活中做好本分,一面憧憬着无拘无束的独立生活(有点类似[白日美人])——也就是从[三面夏娃]开始,多重人格电影第一次立足于现实主义,介入精神分析。

几年后永载史册的[惊魂记],编剧约瑟夫·斯蒂凡诺反思了自己与母亲的关系,成就了独一无二的诺曼:
诺曼不仅恋母,还“内化”了自己的母亲,在他杀死玛丽安的戏中,观众可以在他身上看到了两种人格,也就是,此时的诺曼已经从“精神分裂”转变成了“人格分裂”患者。

[惊魂记]
在此要澄清一点,精神分裂与人格分裂虽同属“人格障碍”,但完全是两码事。
我们通常所说的“精分片儿”,不是“精神分裂”电影,而是“人格分裂”电影。
人格,是一个人在日常生活中固有的行为模式,因此人格障碍(Personality Disorder),指的是一个人偏离他正常且根深蒂固的行为方式。
精神分裂症(Schizophrenic Disorder)是一种人格解体的状态,患者常有幻听、妄想、偏执、言语紊乱等症状;
人格分裂症(DissociatedPersonality)以及多重人格(DissociativeIdentity Disorder),指的是患者身上存在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截然不同的人格。精神分裂症较多,人格分裂者罕见。

[惊魂记]
在精神分裂症状态下,患者人格几乎瓦解,个体无法独立生存,但人格分裂症患者的人格,会出现戏剧性转换,个体人格依旧可以生存。
比如,[美丽心灵]中的数学家约翰·纳什,幻想出了自己的室友、红衣小女孩和一个追捕自己的军人,这里虽有三种人格出现,但他们并未附着于纳什身上,是纳什幻想的产物,因此这种行为属于妄想型的“精神分裂”。

如果说精神分析电影,可以分为“希区柯克前”和“希区柯克后”,那么有关多重人格的电影,或许也可以分为“[心魔劫]之前”和“[心魔劫]之后”。
1973年,美国《科学文摘》精神病学专栏的编辑弗洛拉·里塔·施赖勃,根据患者雪莉·梅森产生16个独立人格的经历改编成小说《西碧尔》(梅森的病情在多年后被证实是捏造)。
1976年,莎莉·菲尔德主演的电视电影[心魔劫]上映,西碧尔每一重人格都具有不同的姓名、年龄、工作和爱好,年龄最小的是一名女婴。

除了“16重人格”噱头,电影较为详实地分析了西碧尔同年遭受母亲虐待而用多重人格保护自我的病因。
此后几十年里,人格分裂电影更加注重精神分析,裂变人格数量也从双重、三重人格,变为24,最多的甚至接近50。
巧合的是,[心魔劫]上映仅一年后,著名的“威廉·密里根案”便发生了,自称“比利”的威廉·密里根,在俄亥俄州立大学强奸、抢劫了三名妇女,最终在四位精神科医师和一位心理学家共同宣示证明下,因被诊断为多重人格分裂患者而被判无罪。

1981年,丹尼尔·凯斯的《24个比利》出版,人格分裂正式成为无数惊悚片和恐怖片所探寻的主题。
明线与暗线
“好莱坞的首要商品不是类型而是叙事方式。”模糊了现实与幻想的多重人格故事,本身也为非线性叙事提供了契机。在多重人格电影中,大致分为三种叙事类型。
在[致命ID]、[搏击俱乐部]、[禁闭岛]、[9号谋杀案]、[蔷花,红莲]中,电影从一开始便在患者发病的过程中推进剧情。
观众感知到的世界,就是患者感知到的世界——创作者掌握的信息,要多于观众。

在叙事过程中,暗线对观众来说像是解迷游戏的提示,导演对需要有适当、关键的提示,合理而暧昧,不能直接将观众喂饱。
诸如[致命ID]开头几分钟,患者与医生的对话,医生直接在病历上写下了“人格分裂”几个字;

爱玩儿彩蛋的大卫·芬奇,让皮特以“香烟烙印”的方式,在[搏击俱乐部]里闪现了五帧。

当患者从幻觉中醒来,真相与提示串联,观众方有“意料之外,情理之中”之感,此种叙事方式的影片也常被贴上推理或悬疑的标签。
在[危情羔羊]、[密窗]、[黑天鹅]、[机械师]中,真实世界与幻想世界并存,主人公在日常生活中尚且正常,但受到一定外部刺激而激发了潜在的其他人格,因此在此类电影中,对非正常状态的展示,也通常是非线性、碎片化的。

[黑天鹅]
在第三种叙事类型中,观众从一开始就知道了主人公的病情,观众所掌握的信息完全与片中人等同,因此片中大部分是线性、明线叙事。
面对多重人格患者亦正亦邪的人格,无辜的受害者赶快逃命才是正道,[分裂]便属于此类。

施虐者与被害者
在弗洛伊德的人格理论中,人格的形成经历了五个发展阶段,幼儿及童年时期的经历对人格形成具有重要影响。
人格又分为三个层次,由本我、自我和超我三部分组成,原始、与生俱来的本我,是潜意识的构成。
强调童年经历对“人格发展”的重要作用,和生物本能在“人格结构”中的重要影响,是人格理论最为重要的两个观点——同样也是支撑多重人格电影的重要论点。

在[禁闭岛]中,导致主人公创伤的事件是妻子杀害了孩子,而自己又在失去理智的情况下杀害了妻子。
当死亡事件无法被精神主体接受,为保护自己的精神不至坍塌,他幻想出了另一个全新的自己——解离的人格是出于保护自我的目的。

同样,在[蔷花,红莲]中,无法接受妹妹死因的姐姐,除了强迫自己分裂成妹妹,也一直幻想自己是那个保护妹妹不受继母毒害的角色,这正是多年以前没能从柜中及时救出妹妹的心结。

[心魔劫]中,主角西碧尔在幼年时期遭受了患有妄想症的母亲的一系列虐待:拷打、吊打、灌肠,成年以后,除了那个独立的“自我”以外,存在于她身体里的另外15个人格各具特点,也分别代表了西碧尔成长中的一系列心结:
那个成熟而富有母性的人格,是她永远也得不到的母爱;自信、世故的金发美女,抱有她的诸多童年记忆,时常出现并提醒着医生西碧尔的轻生年头,是一个保护者的角色;年龄最小的人格尚初婴儿时期,性格敏感、胆小,常常吮吸手指,生怕做错事而被母亲责罚,充当了其幼年经历的回溯者。

当“超我”无法抑制“本我”,所有被压制的痛苦或激情,便通过其他人格表现出来,因此,在多数人格分裂电影中,主人公即是施虐者,也是被害者。
[分裂]刚刚上映时便遭受了一众心理学家的谴责:“将多重人格病人妖魔化”,“并未对主人公的病因作出理性分析”。
的确,“疾病”已经为第七艺术提供了100年的创作灵感,对于好莱坞和观众来说,骇人耸闻、遭人同情、带着点猎奇性质的“病症”,是消费,但同样也是“心理学”在电影中越发被看重的体现。

司法机器、宗教以及普通民众对待精神病患者的历史,在人类文明史上可不怎么好看。
古罗马时代的“环锯术”,中世纪的“放血疗法”,文艺复兴时期的“大禁闭”,千百年来,精神病患者不是被当成恶魔附身,就是被当成盲流和劳教范,他们被驱魔、被放逐、被关进收容所,他们必须像“瘟疫”一样被文明的世界隔离。
但,无论是否为先声夺人,那些严肃的多重人格电影,至少利用了病症,在真实与幻觉中为观众提供了一个窥探隐秘心灵的切入点,也多少让“疯癫”在“文明”的裹挟中得到了一次喘息。

[搏击俱乐部]的结尾似乎是替福柯出了口气。泰勒是死了,但对面象征着工业文明的大楼却依旧在Pixies的配乐中轰然倒塌,大概也正印证了那句话:“变态是符合人性却违背理性的行为。”

你最喜欢哪部人格障碍电影?
下一篇 >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
《说好不哭》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词曲作品,方文山走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极度有爱情电影的氛围,这次邀请到阿信来对唱,让周氏情歌产生新火花!而MV由金奖导演陈奕仁执导,描述一对恋人在东京坠入爱河的故事。
-
吴亦凡恋情疑曝光
日前,有媒体拍到吴亦凡开车与女子一同回家疑似恋情曝光。当天,吴亦凡助理先将女子送到车上,随后吴亦凡带着渔夫帽口罩现身,与女子坐在车后座。一行人一同回到吴亦凡住所,在车库吴亦凡与该女子一路十指紧扣,在家中共度二人时光之后,吴亦凡匆匆离开继续工作行程。
-
肖战陈情令
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前段时间火的一塌糊涂,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很多《魔道祖师》的粉丝都是十分拒绝的,觉得《陈情令》会和之前的《斗破苍穹》一样,是一部毁原著的剧。然而在真正播出之后却发现,这部电视剧改编的意外的好看,特别是主演肖战简直完美的还原了魏无羡这个角色。
-
具惠善爆料安宰贤有外遇
近日,韩国明星夫妻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两人自从2016年结婚以来一直十分恩爱,是外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人的日常十分甜蜜,因此收获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祝福。可是近日突然爆料称,安宰贤变心出轨,似乎已对婚姻失去了激情,有意离婚。今日,具惠善又爆料称安宰贤有外遇,但仍不想与安宰贤离婚。网友:为什么不能学宋慧乔,洒脱一点,不爱就学会放手。
-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5月11日到22日正式开始,最精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莫过于红毯秀及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想要知道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况吗?男人窝小编这就大家带来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各种精彩瞬间,大家别走开!精彩继续。
-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来临,高大尚且国际范十足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是群星争艳时刻了,那么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呢?红毯是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但是颁奖典礼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对演员导演的一个肯定,是不是很期待呢?
-
2015年台湾金曲奖
2015年台湾金曲奖将在6月27日开始,第26届台湾金曲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蔡依林凭借最新专辑《呸》势不可挡,一举拿下9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就是7项提名的莫文蔚以及6项提名的徐佳莹,而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也纷纷拿到了三项提名。
-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已经举行到第18届了!2015年上海国际暗影街将会在6月13日举行,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由功力和章子怡作为领衔举行,安德烈-萨金塞夫任金爵奖评委,将会展映众多电影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创投平台的多个跨国合作项目值得期待。
-
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
近段时间,又是一年的艺考大日子,北电、中戏、上戏、浙传等艺术名校也是很快的成为了媒体的关注对象,不少年少成名的明星为了能够在在娱乐圈中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在这些明星名校中深造。而在最近崭露新角的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也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
文化影视行业的繁盛发展,使得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起了文化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而此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这部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爆红的佳作也是深陷抄袭风波。
-
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
面对网上传言有知名男星即将在情人节公布恋情的曝光,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胡歌超高的人气和适婚的年龄,使得网上一有关于男星的感情曝光,就会引得无数的目光关注。
-
周星驰走下神坛
今年的春节档虽然也是百花齐放,但慢慢的却变成了《流浪地球》一枝独秀。周星驰走下神坛,此前备受期待的由星爷执导的《喜剧之王2》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是未有预料中的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星爷的电影是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