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欢迎来到男人窝时尚网精彩专题

开分就9.3的高级爽剧,真绝色哪用炒CP

头像
编辑:xal577
2020-10-30 14:28:42  来源于:男人窝

来。

今天Sir带你看美人。

10秒后海报下见。

后翼弃兵

The Queen's Gambit

别怀疑,这是真人。

棋盘前,本来就大的眼,偏头稍低死死盯住你。

精致的唇微抿。

压迫、凌厉。

一副“吃定你”的架势。

懂了,妥妥“大女主”

可这年头大女主戏还少吗,凭什么它豆瓣一开分就是9.3。

凭什么,它烂番茄就能双满分。

片名The Queen's Gambit(后翼弃兵),是国际象棋中一种风险极高的开局。

以退为进,舍弃王后上方的兵来换取有利局面。

剧如其名。

哪有什么开挂大女主。

这就是一个女人为自己人生摆下的赌局。

锋利而脆弱。

△ 记住这个演员,安雅·泰勒-乔伊

01

我就是会赢

空荡荡的教室围坐着12个男生。

他们面前分别摆着一副棋,12双眼都盯向同一方向——

教室正中间,杵着个穿格子背带裙的女孩。

那是他们的对手。

你没看错。

1V12。

只见她不慌不乱,在长桌间悠然踱步。

你根本想象不到,一场“屠杀”已经开始。

结果如何?

全部KO。

80分钟,她下了12盘棋,打败了12个人。

这群男生里“成绩”最优秀的,也就坚持了15步。

开挂吗?天才吗?

是,可剧集没往这方面继续。

镜头一转——

小女孩回到孤儿院,啃着刚赢回来的巧克力,吃得满嘴都是。

嘴里一边不解地说着:

他们都好弱哦

哈哈。

开场已经给《后翼弃兵》定调:

这是一部爽剧,但绝不“无脑爽”。

要知道,这剧本曾经是多少“天才”抢着都要拍的IP。

改编自沃尔特·特维斯(Walter Tevis)1983年的同名小说,讲述天才棋手伊丽莎白·哈蒙的故事。

动过它念头的名导,包括但不限于:

贝纳尔多·贝托鲁奇(《末代皇帝》)、迈克尔·艾普特(《人生七年》),还有,生前就很喜欢国际象棋的希斯·莱杰。

奈飞看准时机出手,买下改编权,制作成7集迷你剧。

故事虚构。

主角原型据传女版鲍比·菲舍尔(Bobby Fischer)。

一样少年天才,一样经历坎坷,作为第一个非苏联选手,拿下国际象棋世界冠军(此荣誉曾经长年被苏联垄断)。

△ 菲舍尔(右)1976年击败前苏联国际象棋冠军斯帕斯基(左)

故事抢手就一个原因:

天才故事到处都有,真正拍出成为天才所付出的代价,寥寥无几。

《后翼弃兵》首要任务,塑造一个让人信服的天才。

9岁的哈蒙,母亲车祸去世,父亲弃养,被送入孤儿院。

棋手生涯从一堂数学课开始。

数学测验提前交卷,她被老师使唤到地下室清理黑板擦,遇到社工萨贝正在下棋。

哈蒙一眼就迷上了这个黑白相间的游戏

天赋拦不住了。

她光是看了几次,就摸出了棋盘的规则。

但因为是女孩,社工和学校屡次阻止她继续学下棋。

6年后,哈蒙终于被一对丧子的中年夫妇领养。

过起正常孩子的生活。

读高中,上大学,嫁人,生小孩……

才怪。

上高中不到一个星期,她就像被猫挠了似的想去找人比赛。

从州冠军、区冠军,再到全美冠军、甚至世界冠军。

她成了赛场上唯一的亮色。

一个梦想成真的故事?

不。

真正天才与凡人最初的区别:凡人要追梦,天才只需跟随直觉。

成为世界冠军,不是她的梦想,是她“能”。

你看她的表情。

进攻。

《后翼弃兵》全剧有300多场棋局,几乎每集都有。

为了让你看懂,导演花了不少心思。

多机位拍摄,凌厉的剪辑,辅以棋子落子时的声音、现场人物反应……把沉闷棋局拍成一次次紧张的对战。

前国际象棋世界冠军加里·卡斯帕罗夫(Garry Kasparov)还是该剧的顾问,他要确保这里头的棋盘能“经得起推敲”。

几乎不需要什么常识,你就能感觉到棋子背后的暗流。

初入赛场,哈蒙连赛场上的棋钟、计步本都没见过,没有等级,没有社团,背景一片空白。

没关系。

她双手抱胸,自带防御。

等全场唯一的女对手热心地科普完规则后,哈蒙开挂了。

没有意外,提前交卷。

第二个对手。

胶着过后,高发际线男落黑子,按钟和记录棋步时嘴角上扬。

看得出,他很得意。

自认为走了一步妙棋,就等对方中计。

谁料就在他自得的档口,哈蒙狡黠一瞥。

落白子。

男人嘴边的笑意还没收尽,脸就耷拉了下来。

呵,中计的是他。

更有意思的是,棋局有时甚至代替了台词。

你是什么货色,姐就是什么脸色。

哈蒙的初恋在15岁,也是这场州冠军争夺赛。

一个头发有点长,笑起来很温柔的男人哥。

几乎一见钟情

初见的震撼,让她连坐下的动作都比往常轻柔好多好多。

他甚至都没在对面。

可她的身体,条件反射般向着他。

狭路相逢,一路斩将的哈蒙和汤哥对上了。

看哈蒙落子。

轻轻拿起,缓缓放下。

你问这有什么差?

来,我们把镜头拉回她跟高发际线男下棋时的落子。

再快进到她跟上一届州冠军时的表现。

一个果断干脆;一个沉稳笃定。

△ 谁能想到哈利·波特的表哥长大了竟然这么瘦

你是什么货色,姐就是什么手速。

初恋,就在她不自觉间交了出去。

可再心动,把棋子拿得跟戒指一样羞涩。

哈姐还是你哈姐。

- 天啊,哈蒙

你这是在羞辱我的车

- 你的痛苦很快就结束了

天赋极高,对棋又极爱,偏偏又肯下苦功。

拿到第一名的奖金后,她一路小跑地到百货商店买来盼了好久的棋盘。

△ 放棋盘跟放书本力度都不一样,生怕摔了棋

看各种书,研究各种棋局。

哪怕面前坐着约会对象,也能滔滔不绝地只聊棋盘。

让曾经同为高手的对象,自惭形秽。

咄咄逼人,不善言辞,出口总有冒犯之语。

天才,在举手投足间就成立了。

Sir再说一个。

眼神。

天才的眼神该是怎样的?

不是挑逗,也没有非要战胜你的敌意。

里面就淡淡一句——

我就是会赢。

02

“她身上几乎一点伤痕都没”

一个天才站住了。

接下来呢?

导演要扶正一个“人”。

在Sir的叙述里,故事似乎是一路高歌。

其实并不。

哈蒙在棋局上大开杀戒,可当她想在现实中追寻什么,却永远都不能得手。

比如亲情

哈蒙9岁那年,两辆相撞的残车。

妈妈躺在地上,哈蒙在不远处,身体因为劫后余生不住地起伏。

一群警察在议论,等待。

他们小声庆幸——她竟然看起来一点伤痕都没有。

真的没有吗?

哈蒙自小颠沛,和母亲从小生活在一个破旧的房车里,父亲几乎隐形。

车祸过后,她被送到了当地的孤儿院。

比如友情

从小就被排斥,孤儿院唯一的好友是个黑人姐姐,却在被领养后断了联系。

就连最基本的陪伴,对她来说也是奢侈。

一个动作让Sir隐隐作痛。

剧中出现三场哈蒙成年后的床戏,具体Sir就不描述了。

你看她激情后的肢体表现:

敷衍地拍拍肩,事后烟,背身。

都在表达同一种情绪:封闭

无论何时,都在努力隔离着外界可能给她带来情绪波动,以及任何一丝被伤害的可能。

再说一个细节。

看海报里的棋盘,除了棋子,还有什么?

药丸(镇定剂)、威士忌。

两大“法宝”。

车祸之后,她无法入睡。

是孤儿院里发的绿色镇定剂,帮她屏蔽了噩梦,也让她得以在脑海里打开棋盘。

成年后,她又发现了一种更有用的宝贝,威士忌。

和小绿丸一样,它能帮她屏蔽痛苦和焦虑,在夜晚专心沉浸。

它们和棋放一起,就是人生的全部。

象棋之外,她只能通过药物和酒精麻痹自己作为正常人的欲望与眷念。

她喜欢下棋。

不仅是为了独享成功。

更因为棋局之上,只有“黑与白”,“赢与输”,它不像人生那般复杂。

对象棋的专注,是对某些情感的刻意回避。

于正常人的柔软。

心动。

索取。

……

后翼弃兵,哈蒙“弃”的是什么,赢得的又是什么。

你现在懂了。

我们往往被大女主的女王光环闪得晕头转向。

却时常忘记。

那个跌跌撞撞不服输的小女生,才是我们需要面对的自己。

03

我是女生,我不在乎

《后翼弃兵》是一部反叛的“爽剧”。

在天才过关斩将中,它保留了对“人”的细腻剖析。

同样。

这也是一部反叛的女性剧。

主角哈蒙。

她没有占一点“女性”的便宜。

有天分的棋手成为世界冠军,说逆袭,牵强了点。

可对女棋手来说,简直扬眉吐气。

冷战时期的美国,国际象棋默认为男性游戏。

在哈蒙9岁时那场一鸣惊人的1v12里,仔细看,现场还有一个女孩。

在窗户边,旁观。

她是棋艺社老师最出色的学生之一,但对外身份,只是棋艺社的会计。

当时象棋比赛,也没有女子组。

那是一个人人(特别是女性)有默认道路的年代。

女孩应该是乖巧的。

孤儿院的女孩子们去见领养人。

进门前,老师都要给她们套上珍珠发箍,整齐地别在头帘后。

为啥?

女孩乖,才讨喜。

甚至,那个年代的女生都会给自己设限。

上高中了,女孩们总爱聚集在一起,议论班上最土的几个女孩。

她们聚集的社团呢,不是啦啦队,就是名媛团。

哈蒙不是没有机会跟别的女孩打成一片。

趴体上,女孩们围坐在一起,听歌蹦迪。

哈蒙当下仿佛遭受雷击……

这什么群魔乱舞???

这种集体放松和自得,对她而言,太尴尬,太难受了。

你猜她后来怎么做?

借口去上厕所,然后……偷了女孩她爸的一瓶酒,回家躺在床上,猛灌一口。

想棋。

这是她从小就有的习惯,在天花板上躺着构思棋局。

而天花板和床之间,原本隔了蕾丝纱帘。

但那层纱帘,从她第一天睡到这床上就被撕开了。

撕开它,才能看到她的棋盘。

就像那层“女孩”的外壳。

她没有给自己设限——

我不想穿,那就撕掉她,直面自己。

此时导演再次展现出光影的精致。

一个意味深长的镜头:

哈蒙在天花板想象的棋盘,化成倒影。

越来越大。

最终,“侵蚀”她的身体。

对。

不是她选择了象棋。

而是她选择把“自己”,交给象棋。

当哈蒙在赛场上不断刷新纪录,有杂志找上门采访。

采访内容呢。

不聊象棋,聊的都是她“女生”的身份:

一个女棋手泡在男人堆里,作何感想?

她摇摇头。

“我不在乎”。

于她,这从来不足以成为一个问题。

看吧。

女性的美,也可以跟“女性”标签毫无关系。

《后翼弃兵》用反叛的视角,创造出另一种美人。

无限美人。

她走上了一条在别人眼里看起来艰难,但自己却从未犹豫的棋手之路。

一路上,从脾气差没礼貌的小野猫,成长为利落、自信的世界棋手。

这是她自己的路。

这是独属于她,无法设限的美。

对自我的肯定,对每一次选择的坚定。

走自己的路,每一步都出色。

标签:
相关阅读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热辣美图
热门视频
    大事件电影节盘点吧
    •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

      《说好不哭》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词曲作品,方文山走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极度有爱情电影的氛围,这次邀请到阿信来对唱,让周氏情歌产生新火花!而MV由金奖导演陈奕仁执导,描述一对恋人在东京坠入爱河的故事。

    • 吴亦凡恋情疑曝光

      日前,有媒体拍到吴亦凡开车与女子一同回家疑似恋情曝光。当天,吴亦凡助理先将女子送到车上,随后吴亦凡带着渔夫帽口罩现身,与女子坐在车后座。一行人一同回到吴亦凡住所,在车库吴亦凡与该女子一路十指紧扣,在家中共度二人时光之后,吴亦凡匆匆离开继续工作行程。

    • 肖战陈情令

      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前段时间火的一塌糊涂,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很多《魔道祖师》的粉丝都是十分拒绝的,觉得《陈情令》会和之前的《斗破苍穹》一样,是一部毁原著的剧。然而在真正播出之后却发现,这部电视剧改编的意外的好看,特别是主演肖战简直完美的还原了魏无羡这个角色。

    • 具惠善爆料安宰贤有外遇

      近日,韩国明星夫妻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两人自从2016年结婚以来一直十分恩爱,是外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人的日常十分甜蜜,因此收获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祝福。可是近日突然爆料称,安宰贤变心出轨,似乎已对婚姻失去了激情,有意离婚。今日,具惠善又爆料称安宰贤有外遇,但仍不想与安宰贤离婚。网友:为什么不能学宋慧乔,洒脱一点,不爱就学会放手。

    •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5月11日到22日正式开始,最精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莫过于红毯秀及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想要知道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况吗?男人窝小编这就大家带来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各种精彩瞬间,大家别走开!精彩继续。

    •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来临,高大尚且国际范十足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是群星争艳时刻了,那么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呢?红毯是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但是颁奖典礼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对演员导演的一个肯定,是不是很期待呢?

    • 2015年台湾金曲奖

      2015年台湾金曲奖将在6月27日开始,第26届台湾金曲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蔡依林凭借最新专辑《呸》势不可挡,一举拿下9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就是7项提名的莫文蔚以及6项提名的徐佳莹,而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也纷纷拿到了三项提名。

    •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已经举行到第18届了!2015年上海国际暗影街将会在6月13日举行,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由功力和章子怡作为领衔举行,安德烈-萨金塞夫任金爵奖评委,将会展映众多电影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创投平台的多个跨国合作项目值得期待。

    • 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

      近段时间,又是一年的艺考大日子,北电、中戏、上戏、浙传等艺术名校也是很快的成为了媒体的关注对象,不少年少成名的明星为了能够在在娱乐圈中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在这些明星名校中深造。而在最近崭露新角的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也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

      文化影视行业的繁盛发展,使得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起了文化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而此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这部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爆红的佳作也是深陷抄袭风波。

    • 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

      面对网上传言有知名男星即将在情人节公布恋情的曝光,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胡歌超高的人气和适婚的年龄,使得网上一有关于男星的感情曝光,就会引得无数的目光关注。

    • 周星驰走下神坛

      今年的春节档虽然也是百花齐放,但慢慢的却变成了《流浪地球》一枝独秀。周星驰走下神坛,此前备受期待的由星爷执导的《喜剧之王2》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是未有预料中的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星爷的电影是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