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映3天粉丝疯狂票房近亿,电影复工后最受欢迎的为啥是这老男孩
- 编辑:xal577
引子
在进影院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之前,心情其实是有点复杂的:
一方面,是陌生。
02年有些过于遥远,这会是我第一次在大银幕,看这部19年前的经典之作。
另一方面,则是熟悉。
实在,太熟悉了。

这个熟悉,不是每年都会翻出来重看一遍的那种熟悉。
而是,在中学那个求知欲最旺盛、记忆力又最巅峰的年纪看了太多遍,以致于印象是不可磨灭的那种,熟悉。
类似,很多过来人,应该都有这样的经验:
新近听过的歌、看过的电影,往往转身即忘。反倒是学生时代,那些照着歌词本一句一句学唱的歌,多年之后,依然可以下意识无压力地、哼唱出大半歌词。
无他,青春的魔力。

再加上,今年,2020年,哈利·波特和罗恩·韦斯莱都度过了自己的40岁生日——他们俩都是80后。
以及,“哈利·波特”系列图书,也在今年步入出版的第20个年头。
这些,都让这份本就复杂的心情,变得更加特别。也让这次大银幕观影的感受,尤其难忘。

29年前的7月25号,哈利·波特收到了霍格沃茨的开学通知书
最重要的是,我收获了一个足够惊喜的体验,面对这个再熟悉不过的“老朋友”,第一次大银幕之约,却也带来了一种前所未有的感动。
是那种,找回初心式的奇妙。
就像是一个声音在说:
10年、20年,哈利·波特和他的朋友们,都还是那个青涩的模样。
那,你自己呢?
不管怎样,波特先生,好久不见。
1.
重逢
老友重逢,最嗨的莫过于:
聊一些,只有彼此才熟悉的东西。
当哈迷重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亦是如此。
如果说,漫威宇宙是10时代粉丝电影的巅峰,那么八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显然就是00时代的代表。
这里的“粉丝电影”,比的不是粉丝数量,而是反过来的,“宠粉”程度。
简单说,比的是彩蛋、细节铺垫、台前幕后的趣闻,够不够多,够不够好,以及最关键的,有没有诚意。
在这方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在21世纪之初,已经做了个完美的榜样。

反过来,粉丝的热情也是空前的, 比如有粉丝专门跑去伦敦, 在现场还原了影片的很多名场面
随便列几个,我在看片过程中嗨到的地方:
10分钟左右,哈利在自己的楼梯间住处,百无聊赖地摆弄着士兵小人。
这是个一闪即过的瞬间,直到第七部《哈利·波特与死亡圣器(上)》,即将离开女贞路4号的哈利,回望自己这个童年居所,那些小人,早已被放在角落蒙上了灰尘。而其中,只有一个士兵小人屹立不倒。
这样跨越多年精心设计的伏笔,还有很多。

最为哈迷津津乐道的,自然是斯内普教授。
作为整个系列中最忍辱负重的那个人物,一开始看,和最后看完大结局后再去回看的感受,是完全不一样的。
最早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实在喜欢不来斯内普。
虽然,电影在第一部,就已经在给这个人物铺一盘大棋了:
45分钟左右,迎新会,哈利和他对视,额头的伤疤一阵剧痛;

1小时25分左右,魁地奇比赛,哈利被人施咒暗算。
同时,斯内普嘴里则念念有词。

直到最后,当谜底揭晓,奇洛教授才是那个真凶时,再去回看那两段,伏笔也早早铺好。
一个是斯内普旁边奇洛的后脑勺,一个则是同样双拳紧握盯着哈利。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甚至直接点出了,斯内普不仅没有害哈利,反而是在试图救他。
不过,当时年纪小,只顾着看正义战胜邪恶,哪里会有多余的心思或脑子,去揣摩一个如此复杂深刻的人物。

这次在大银幕上重看,单是斯内普与哈利初见的这个眼神,就值得一品再品。
当我们了解了后面的故事,再看这个夹杂了好奇、沉思、冷峻与思念的眼神,着实五味杂陈。

其他地方比如:
15分钟左右,海格找到被姨夫姨妈带到海上小岛的哈利,在他生日当晚,送上一个自己烤的蛋糕。
上面写着生日快乐,不过出现了拼写错误:
Happee birthdae,Harry。
一直以来,每到哈利的生日,也总会有哈迷送上这个海格版的生日祝福。

而整个看下来,最打动我个人的,是两个地方:
一是九又四分之三站台。
这是哈利通向魔法世界的起点,也是哈利故事结束的终点。
站台还是那个站台,列车还是那个列车,第一部到第八部,那个小孩已经成为了送孩子上学的父亲。

包括《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那个跳出窗外的巧克力青蛙,也在最后一部的结尾处,做了虽然细微但足够精妙的呼应。

图片来自知乎
第二,就是邓布利多教授了。
当时,因为太喜欢《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和后来《哈利·波特与密室》两部的邓布利多,以致于第三部换人,第一时间是完全不能接受的。
理查德·哈里斯的邓布利多扮相,实在太契合心目中那个睿智、儒雅、气场十足的校长了。

可惜,老人家02年去世,没能将这个人物一直演到最后。
而越是这样,重逢也就越让人唏嘘感动。
我最喜欢的邓布利多片段,是《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结尾,邓布利多来看望医院的哈利,临走前,拿起一颗多味豆放进嘴里。
“倒霉,是耳屎味的。”
哪个小孩子,不想在童年遇到邓布利多这样的长辈呢。

当然,重逢还有一个非常重要的目的,就是感受下影院视听级别的配乐。
“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音乐,自然是影史级别的。
记得后来有了手机,很长一段时间里,来电铃声都是那段最经典的主题配乐。
关于重逢,似乎可以就一直这么聊下去。
但我其实还想聊的是:
这次重逢带给我的另一面惊喜。
2.
魔法
作为哈迷,怀旧与回忆,总是充满无限乐趣的。
但这次大银幕重看,给我的另一个惊喜是:
我竟然也找回了当时,初次看《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那种乐趣。

该怎么描述这种乐趣呢?
完全意料之外的、也是最最初级的那种,来自魔法世界的愉悦感。
就像是,如今一个小学生或者初中生,或者一个完全不了解魔法世界的新观众,第一次走进影院看了《哈利·波特与魔法石》的重映后,得到的那种完全打开一个新世界的惊艳。
嗯,打开一个新世界,就是这个感受。
举几个例子:
比如,11岁生日这天,哈利忽然得知,自己原来是个魔法师。
这是渴望成为天选之子的魔法快乐。

比如,海格带哈利去到古灵阁,仓库门打开,全是金晃晃的money。
这是幻想一夜暴富的魔法快乐。

比如,下了火车,乘着小船穿过湖面,眼前是恢宏雄伟的霍格沃茨校园。
这是想上一所梦幻学校的魔法快乐。

比如,哈利和同学们走进学校大厅,抬头看,漂浮的蜡烛,与一片星空。
这是期待住上梦幻房子的魔法快乐。

再比如,邓布利多一挥手,说着宴会开始,接着桌子上变出了各种美食。
这是盼望可以放开了免费大吃大喝的魔法快乐。

这样来自魔法世界的简单快乐,实在是数不胜数。
比如解锁的咒语阿拉霍洞开,比如骑扫帚飞行,比如看满是动图的报纸,比如有一只猫头鹰宠物,比如那只听到音乐就睡觉的三头狗Fluffy。
这或许很小孩子,甚至带着点憨憨的傻气。
但这样简单的、没心没肺的乐趣,就是很让人享受啊。

图片来自网络
一直以来,很多文学和电影,都在致力于创造一个新世界。
但真正成熟又成功的,寥寥无几。
而哈利·波特的魔法世界,几乎可以满足各个年龄段、各类喜好的观众。
小孩子,自不必说。
有哈利·波特陪伴长大的童年,是幸福的。
成年人,喜欢视效大片的,喜欢奇幻冒险的,喜欢情感丰富的,喜欢悬疑解谜的,甚至喜欢人类历史研究的,都能从中得到各自的乐趣。
相比我们这些多数为85后与90后的哈迷,现在更多的00后甚至05后的年轻新观众,也一定会爱上这个魔法世界吧。
虽然不是相伴着一起成长,但那些简单的乐趣,是相通的。

3.
成人礼
当然,如果只是停留在入坑时的那些简单的乐趣,“哈利·波特”系列电影的影响力,不会至此。
从《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开始,整个系列的宏大规划,就已经展开。
简单说,八部“哈利·波特”系列电影,就是主角和观众共同经历的一场成人礼。
前两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与《哈利·波特与密室》,还带着些许童话意味:
一个从小没了父母的不起眼的小男孩,忽然有一天发现自己肩负着拯救另一个世界的使命,他遇到几个知己好友,得到了长辈的帮助,经历了一番冒险,化解了几个阴谋。
后来的几部,人物越来越多,格局越来越宏大,故事也逐渐走向成人世界的残酷一面。
他不得不面对一个个生离死别,直面邪恶,甚至个人的死亡。
抛开那些来自各路大神对这个魔法世界的深度解读,对我来说,其实非常简单:
哈利·波特的故事,就是一部关于童真、友情、勇气和信念的史诗。

它最重要的那个作用,就是两个字:
陪伴。
很多长寿的剧集,可以做到陪伴观众走过多年,但很少,或者说几乎没有如“哈利·波特”这样的电影系列,能够陪伴一代、甚至两代观众走过10年之久的人生时光。
事实上,对很多哈迷来说,这份陪伴,在电影结束之后的近10年里,依然以某种形态存在着。

得以长期打动我们的,其实都是那些最最普世的人类情感,与智慧。
《哈利·波特与魔法石》中,这次重看尤其打动我的一段,就是那个厄里斯魔镜。
它使人看到自己心底最迫切的那个渴望,及至令人彻底沉迷其中,无法自拔。
哈利看到的,是自己从未谋面的父母。

他迷上了就这样和父母静静的相处,因为他从未得到过这样的呵护与照顾。
邓布利多教授的一席话,点醒了哈利:
“不要沉迷于虚幻的梦想,而忘记了现实的生活。”

而更深远的一面,即整个系列最重要的那个精神内核,其实也已经在《哈利·波特与魔法石》早早种下。
结尾,邓布利多解释了,手无寸铁的哈利,为什么能够战胜伏地魔?
因为母亲当年的牺牲,在他的身体留下了印记,不是那个疤痕,而是看不见的印记。

俗套吗?或许有点。
但,也十足真理。
每个小孩子,每个还热爱这个世界的成年人,都应该时刻记住、并珍惜这个“印记”——尤其在这个,肉眼可见的分裂时代。
这也是为什么,“哈利·波特”这样属于一代、两代人的成人礼,应该、也值得被一直传承下去。
结语
到今天这篇文章发出之前,《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公映三天,票房近亿——影院复工一个月,也终于迎来了第一部单日票房破3000万的影片。
除了感叹一句:哈迷的力量依然强大,更多新观众,也在加入这个大家庭。
以及,无论老粉丝还是新观众,这次的4K修复3D版本,都是拥抱这部经典的最佳选择。
很多哈迷,10年前故事完结时还是学生,如今已经为人父母,如果带着孩子走进影院,怀旧的同时,也是在为下一代打开新世界的大门。
再联想到电影,这份从戏里延续到现实的传承,着实令人感慨。

而对我来说,想想当年那个刚刚迷上电影没多久的少年,沉迷于在碟店淘片,一待就是几小时,为买一盒《哈利·波特与魔法石》双D9的精装DVD,努力攒钱一个月。
那时候觉得无比美好,现在回忆起来,更是加倍的美好。
所以,如今这次大银幕重逢,似乎只需要归结到那三个字:
仪式感。
琐碎平淡的生活,需要仪式感,心有热爱的人,更需要仪式感。
在这个世界“大病初愈”的2020,尤其需要仪式感。
过去,我们和哈利一起长大;现在,我们和哈利一起变老。
无他,这是电影的魅力,也是大银幕的魅力。
< 上一篇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
《说好不哭》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词曲作品,方文山走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极度有爱情电影的氛围,这次邀请到阿信来对唱,让周氏情歌产生新火花!而MV由金奖导演陈奕仁执导,描述一对恋人在东京坠入爱河的故事。
-
吴亦凡恋情疑曝光
日前,有媒体拍到吴亦凡开车与女子一同回家疑似恋情曝光。当天,吴亦凡助理先将女子送到车上,随后吴亦凡带着渔夫帽口罩现身,与女子坐在车后座。一行人一同回到吴亦凡住所,在车库吴亦凡与该女子一路十指紧扣,在家中共度二人时光之后,吴亦凡匆匆离开继续工作行程。
-
肖战陈情令
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前段时间火的一塌糊涂,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很多《魔道祖师》的粉丝都是十分拒绝的,觉得《陈情令》会和之前的《斗破苍穹》一样,是一部毁原著的剧。然而在真正播出之后却发现,这部电视剧改编的意外的好看,特别是主演肖战简直完美的还原了魏无羡这个角色。
-
具惠善爆料安宰贤有外遇
近日,韩国明星夫妻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两人自从2016年结婚以来一直十分恩爱,是外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人的日常十分甜蜜,因此收获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祝福。可是近日突然爆料称,安宰贤变心出轨,似乎已对婚姻失去了激情,有意离婚。今日,具惠善又爆料称安宰贤有外遇,但仍不想与安宰贤离婚。网友:为什么不能学宋慧乔,洒脱一点,不爱就学会放手。
-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5月11日到22日正式开始,最精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莫过于红毯秀及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想要知道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况吗?男人窝小编这就大家带来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各种精彩瞬间,大家别走开!精彩继续。
-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来临,高大尚且国际范十足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是群星争艳时刻了,那么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呢?红毯是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但是颁奖典礼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对演员导演的一个肯定,是不是很期待呢?
-
2015年台湾金曲奖
2015年台湾金曲奖将在6月27日开始,第26届台湾金曲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蔡依林凭借最新专辑《呸》势不可挡,一举拿下9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就是7项提名的莫文蔚以及6项提名的徐佳莹,而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也纷纷拿到了三项提名。
-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已经举行到第18届了!2015年上海国际暗影街将会在6月13日举行,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由功力和章子怡作为领衔举行,安德烈-萨金塞夫任金爵奖评委,将会展映众多电影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创投平台的多个跨国合作项目值得期待。
-
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
近段时间,又是一年的艺考大日子,北电、中戏、上戏、浙传等艺术名校也是很快的成为了媒体的关注对象,不少年少成名的明星为了能够在在娱乐圈中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在这些明星名校中深造。而在最近崭露新角的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也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
文化影视行业的繁盛发展,使得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起了文化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而此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这部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爆红的佳作也是深陷抄袭风波。
-
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
面对网上传言有知名男星即将在情人节公布恋情的曝光,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胡歌超高的人气和适婚的年龄,使得网上一有关于男星的感情曝光,就会引得无数的目光关注。
-
周星驰走下神坛
今年的春节档虽然也是百花齐放,但慢慢的却变成了《流浪地球》一枝独秀。周星驰走下神坛,此前备受期待的由星爷执导的《喜剧之王2》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是未有预料中的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星爷的电影是一年不如一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