阎连科:对女性过度赞美就是伤害
- 编辑:xal577
△阎连科。
“完成了爱之后,再去完成自我价值,你就再也丢不掉什么东西。可是如果你先完成自我价值,那很惨,因为你的事业已经到顶。”近日,伊能静在《乘风破浪的姐姐》相关的采访中这么说。
如果她就此打止,或许不会陷入争议,但她在稍停顿之后,继续说了下去:“那就会像梅艳芳,因为她一辈子都在寻找爱,连她最后已经瘦成那样,她在台上都要穿着白纱,人生不能倒过来。”
伊能静说的,是2003年春天,梅艳芳的最后一场演唱会。那场演唱会上,早就检查出患了癌症,知道自己时日无多的梅艳芳穿着白色婚纱。
“我穿婚纱好看吗?(台下:好看!)但是,错过了时间了,十分可惜。我也曾经有数次穿婚纱的机会,但是自己错过了。每一个女性的梦想,都是拥有自己的婚纱,有一个自己的婚礼,我相信自己已经没机会了……”梅艳芳吐露的这段心声,让她的粉丝们至今一回想就唏嘘不已。
类似的唏嘘,我在看阎连科的新书《她们》时也有,不过,让我唏嘘的,不是书中的她们错过了穿婚纱的机会,而是她们中的大多数在“穿婚纱”这件事上,并没有多少自由;穿上婚纱之后的自由,也没有多少。
撰文/潇湘晨报记者刘建勇
相亲促成的婚姻,幸与不幸,靠老天爷恩赐
在《她们》这部主要是书写家族中的女性的散文集中,阎连科首先带到大家视野中的,是和他相亲的那些女性。
就像他说的,“一个孩子从不吃饭而长大是桩奇怪的事,一个人不经男女而成熟,也是一桩奇怪的事。”这些原本和他的生活不相干的女性,正是因为相亲这种古老的活动,让她们和他有了关联。
在《她们》的第一章里,阎连科写了某次带着儿子回老家,偶遇当年相亲对象的事。乡间路上,眼看就要狭路相逢,情急之下,他一头躲进了男厕所。他之所以宁愿躲进这“人类的一处污地”,也不愿意与曾经的相亲对象打照面,是因为这位与他相亲的女性,是众多相亲对象中,接触最深的一位,也是他颇为内疚的一位。
但这最深的接触,究竟有多深呢?媒人带着姑娘去了阎连科家里,姑娘给阎连科家里打扫了一下卫生、一起吃了个饭,阎连科母亲给女方家人100元订婚彩礼,念过小学二年级的姑娘给阎连科写了几封夹杂着拼音的信,并寄了一张照片,在部队成为作家的阎连科给姑娘也写了几封无关风月的信。仅此而已。然后,颇为犹豫的阎连科在听说了如果以后女方要因为婚姻问题来部队闹,对提干影响很大之后,正处于提干关头的阎连科终于鼓起勇气写了封分手信。
幸亏这位姑娘心善,没有把阎连科当成陈世美,没去部队去闹,只是感叹了一句“我只怪我没有好好读过书,只怪我命不好。只怪我们都是农民谁都想过上好日子!”
如果阎连科没有给她写退婚信,她的这个没有爱情的婚姻会让她过上好日子?
因为农村出身,且前途并不明朗,阎连科的相亲大多数是屡相屡败。失败的一个至关重要的原因,是那个时代的相亲对象,没有相互了解这一过程,成或不成,都是一面之后就要给出答案。至于之后,婚姻的幸福或者不幸,完全靠老天爷的命运恩赐。
在那个年轻人对自己的终身大事都没有多大选择权的时代,阎连科在相亲时因为懦弱而没有说不愿意,好在他最终勇敢地终止了他并不乐意的似是而非的婚恋关系,既拯救了自己,也拯救了对方。
如果阎连科当初没有说不呢?
《她们》中的第七章,一个叫王萍萍的女人,相亲时因为男方帅气就同意了婚事,后来才发现男方不仅好赌还经常偷盗,某次被家暴之后,她把丈夫给毒死了,埋在厨房。
如果王萍萍婚前有足够的时间去了解对象,如果她在了解了对象是什么样的人之后,在结婚之前像阎连科那样勇敢地说不,或许,悲剧就不会发生。
世上没有一个“如果”会变成现实。如阎连科所说,在婚姻主要靠相亲促成的年代,两个陌生男女被约到一起,以准结婚对象单独面对的那刻,“恋爱”便开始了,只是,若干年后,他回忆起来,这恋爱“如盛开在那个季节中的泡桐花,美得宛若一场尴尬而壮观的笑”。
用“谨慎道德论断”的写作来写女性
与阎连科以前充满张力的作品不同,《她们》写得有点温柔敦厚。
即便是和他母亲长期不和的四婶,也被阎连科视为一种乡村女性的标高而加以肯定:其一,这位被妯娌们评判为“小心眼”“记仇”并“小气”的女性,嫁过来之后很快成为四叔的总管、主任和账房先生,实现了女性当家做主;其二,四叔退休之际,全世界的人都觉得应该让儿子去接班,可四婶舌战群雄,说应该让女儿去接班,并且最终是让女儿接班进城了;其三,四婶在与阎连科母亲闹别扭的时候,死活不肯和解的理由是因为觉得阎连科家是“人上人”,需要有尊严地和解,需要“强者”先低头。
正是四婶的这种尊严的自觉性,打动了阎连科,在他的运作下,“强者”先主动示好,两家又和好如初。
除了家族中的女性,在《她们》的第七章中,阎连科写到的女性,大多不是世人眼中“正面”女性形象,在世俗眼中,她们甚至是被背后非议的——有为了追求“夫妻生活和谐”而勇敢离婚私奔的;有因为男友一辈子都买不起手表,她设立目标攒够100个手表作为定情信物给对方,为完成目标而不惜去做性工作者;还有为了同性恋人约会,受到丈夫阻拦而把丈夫当成情敌乃至激情杀人……这些女性,因为她们呈现出的真实的个性、勇敢的表达,而获得了阎连科的同情、惋惜,乃至部分的肯定。就像他对追求个人性福而离家出走的那个女人所评议的那样——“然无论如何说,她身上还充满着一个女人面对世界的灵视和尖锐,是我家乡土地上独一无二,与众不同的女性的超然和光。”
就像面对一片原野,阎连科看重的是每种植物在阳光下的生长姿态、而非判断它是否有毒无毒那样,他看重的是女性本身“自我意识”的生长,而非简单粗暴地抡着道德大棒论断。
正是因为这种“谨慎道德论断”的写作,让读者能够进入到《她们》中的女性们所在的命运场景中去感受和思考。
“我们从没思考过母亲作为女人有什么权利”
在《她们》的自序中,阎连科坦陈,10年前他出版《我与父辈》时,即有做出版的朋友再三撺掇他写一本关于家族女性的书。他之所以没有硬着头皮去写,是因为他觉得关于母辈和姐姐、妻子、嫂子及表姐、表妹们,还有这之外的“她们”,“似乎熟悉却又陌生着”,“无从知也就无从写”。
阎连科等待了10年。这10年,阎连科说不是自己厘清晓然了一切,而是忽然有一天,“看见母亲、姐姐们在哭啼、微笑时,也有女人在千里、万里之外同一时间和她们一样哭啼和微笑”。他决定“写下她们的哭,她们的笑,她们的沉默与疯狂,她们的隐忍与醒悟。写下她们在这一端哭哭笑笑时,另一端的哪儿会有哭笑、颤抖和舞蹈”。
阎连科在和张悦然等人聊及他的这部作品时提到,像他这样出生于上世纪五六十年代的男作家,很难有谁能写好女性的。
“这是中国男作家的一个集体的短板。不能更丰富、更尊重地去认识文学中的女性,这不仅是能力,也是生活本身和我们作家自身的不自觉性决定了只能如此。”
接着,阎连科解释,之所以这样,是因为“一方面,从生活本身来说,在中国,女性的处境是非常微妙的,反映到文学好像是只能或必然是那样;另一方面,作家大约也很少去主动、自觉地思考这个问题”。
为此,在写作这本书之前,阎连科翻看和精读了不少关于女性主义的书,这些书让他面对女性时,“有很多不同的思考”。
他的这些不同思考,除了上述的“谨慎道德论断”外,还包括他的“拒绝赞美”的反思姿态。
在《她们》的第六章《母亲》,第七章《第三性——女性之他性》里,阎连科对这种模式提出了非常尖锐的反思,尤其是在《劳作与女性生命学》一节中。阎连科对劳作之于乡村女性的损害,他不是赞美,而是控诉:“在乡村的田野和院落,忙忙碌碌,不知不觉间,人就未老先衰了。”因为过度的劳作,他母亲身上长满了各种各样的脂肪瘤。
母亲只是众多无名无姓的“她们”中的一个,母亲提到了当年大集体去修水库的时候,每每说到妇女都被“解放”到坝上劳动时,总是一脸严肃地说:“那时候把妇女也不当妇女看。”在当时的舆论中,就是这种残酷的劳作,被包装成“妇女也能顶上半边天”,被树立成典型。
这样的“铁姑娘”“花木兰”的故事,曾长时间地在我们的主流叙事中得到赞美和颂扬。但阎连科有了他的不同的思考:“对女性过度赞美已经是对女性过度的伤害。我们对女性、对母亲,就是给她勋章,但从来没有思考过母亲作为女人有什么权利?”
正是有了这样的思考之后,阎连科才开始动笔,《她们》才和以往文学作品中的她们不大一样。
对话
为家族牺牲过的女性,我们能为她们做些什么呢?
潇湘晨报:您身为男性作家书写“她们”,在创作时会遇到哪些挑战?
阎连科:没有什么挑战。我知道我是写散文,而不是写“女性主义”,此前,我几乎没有读过什么女性主义的著作,这主要就从刘剑梅那儿借到了七八本关于女性主义的各种书籍,有的细读,有的了解。这种阅读和了解,除了弥补自己对女性主义的一无所知,就是如何在写作中磨去、割除“男性主义”或“男权意识”,让自己对女性有充分的理解和尊重。尊重就是一切,有了这份尊重,这本书就写起来没有难度了。
潇湘晨报:《她们》的写作对象跨越三代。面对几代中国女性的人生境遇,您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阎连科:《她们》是写了几代的女性,但一定要记住,它是写了那块土地上的几代女性,是那种文化上的几代女性的命运和很简单的思考。那块土地上的女性,当然也是中国女性的参照和缩影,但中国太大了,南北文化的差别、城乡文化的差异,沿海地区和南北方文化的差别,内陆地区和边境地区的文化差别,还有不同民族的文化差别。这些文化的差别,也决定着女性的差别。我所幸运的我是河南人,中原地区,这儿的文化在中国有一定代表性,所有那块土地上的城市的女性也一定有代表性。
潇湘晨报:认为家乡那片土地上的女性经受了更多的苦难,但“她们”最终却没有沦为祥林嫂那样的抱怨。那个年代的女性乐观的原因是什么?
阎连科:她们中间有很多祥林嫂那样的人,比如《她们》中我的大姐、表姐。比如《她们》第七章中的“方榆花”。我其实没有回避这些,只不过在这本书中,我的视角不让我把过多的笔墨放在这一点,而是更多地关注了她们乐观、坚韧和面对男人和命运的独立和微笑。
潇湘晨报:我们感触于《她们》中家族女性的牺牲和伟大,但同时又想问,我们能为这些为家族牺牲过而不自知的女性做些什么呢?
阎连科:我们不能为中国的女性做什么,但是有一点,如果我们能对现实生活中的女性——无论她是都市人还是乡村人,她们是八十岁还是几岁十几岁,我们做什么都不如对她们有几分理解和尊重好。
尊重是最应该做的和改变的,如果大家读了《她们》,在对女性的尊重这一点上有一点改变和变化,那么这本书就有些价值了。
【来源:潇湘晨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24小时热文 换一换
-
周杰伦新歌说好不哭
《说好不哭》是周杰伦与方文山的词曲作品,方文山走心的歌词让整首歌极度有爱情电影的氛围,这次邀请到阿信来对唱,让周氏情歌产生新火花!而MV由金奖导演陈奕仁执导,描述一对恋人在东京坠入爱河的故事。
-
吴亦凡恋情疑曝光
日前,有媒体拍到吴亦凡开车与女子一同回家疑似恋情曝光。当天,吴亦凡助理先将女子送到车上,随后吴亦凡带着渔夫帽口罩现身,与女子坐在车后座。一行人一同回到吴亦凡住所,在车库吴亦凡与该女子一路十指紧扣,在家中共度二人时光之后,吴亦凡匆匆离开继续工作行程。
-
肖战陈情令
由肖战和王一博主演的《陈情令》前段时间火的一塌糊涂,在这部电视剧播出之前,很多《魔道祖师》的粉丝都是十分拒绝的,觉得《陈情令》会和之前的《斗破苍穹》一样,是一部毁原著的剧。然而在真正播出之后却发现,这部电视剧改编的意外的好看,特别是主演肖战简直完美的还原了魏无羡这个角色。
-
具惠善爆料安宰贤有外遇
近日,韩国明星夫妻具惠善与安宰贤离婚的事情,闹得人尽皆知。两人自从2016年结婚以来一直十分恩爱,是外界公认的模范夫妻,两个人的日常十分甜蜜,因此收获了不少来自外界的祝福。可是近日突然爆料称,安宰贤变心出轨,似乎已对婚姻失去了激情,有意离婚。今日,具惠善又爆料称安宰贤有外遇,但仍不想与安宰贤离婚。网友:为什么不能学宋慧乔,洒脱一点,不爱就学会放手。
-
2016戛纳国际电影节
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将在5月11日到22日正式开始,最精彩的戛纳国际电影节莫过于红毯秀及众星云集的颁奖典礼。想要知道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颁奖盛况吗?男人窝小编这就大家带来2016第69届戛纳国际电影节各种精彩瞬间,大家别走开!精彩继续。
-
第六届北京国际电影节
2016年第6届北京国际电影节即将来临,高大尚且国际范十足的北京国际电影节又是群星争艳时刻了,那么此次北京国际电影节红毯又会有什么意想不到的内容在等待着大家呢?红毯是最令人瞩目的时候,但是颁奖典礼更是激动人心的时刻,它是对演员导演的一个肯定,是不是很期待呢?
-
2015年台湾金曲奖
2015年台湾金曲奖将在6月27日开始,第26届台湾金曲奖入围名单已经公布,蔡依林凭借最新专辑《呸》势不可挡,一举拿下9项提名,紧随其后的就是7项提名的莫文蔚以及6项提名的徐佳莹,而周杰伦、张学友、张惠妹也纷纷拿到了三项提名。
-
2015年上海国际电影节
上海国际电影节创办于1993年,今年已经举行到第18届了!2015年上海国际暗影街将会在6月13日举行,此次上海国际电影节红毯由功力和章子怡作为领衔举行,安德烈-萨金塞夫任金爵奖评委,将会展映众多电影人的经典作品,还有创投平台的多个跨国合作项目值得期待。
-
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
近段时间,又是一年的艺考大日子,北电、中戏、上戏、浙传等艺术名校也是很快的成为了媒体的关注对象,不少年少成名的明星为了能够在在娱乐圈中更好的发展都会选择在这些明星名校中深造。而在最近崭露新角的陈飞宇现身北电艺考,也是引起了媒体的关注。
-
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
文化影视行业的繁盛发展,使得不少人越来越注重起了文化影视作品的版权问题。而此前大热的人民的名义再被诉抄袭,这部无论是口碑还是收视都爆红的佳作也是深陷抄袭风波。
-
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
面对网上传言有知名男星即将在情人节公布恋情的曝光,胡歌方否认将公布恋情,胡歌超高的人气和适婚的年龄,使得网上一有关于男星的感情曝光,就会引得无数的目光关注。
-
周星驰走下神坛
今年的春节档虽然也是百花齐放,但慢慢的却变成了《流浪地球》一枝独秀。周星驰走下神坛,此前备受期待的由星爷执导的《喜剧之王2》在今年的春节档成绩也是未有预料中的好,甚至不少人认为星爷的电影是一年不如一年。